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學案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學案
【課標要求】
列舉古代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藝術與思想成就:王羲之與《蘭亭序》;顧愷之與《女史箴圖》《洛神賦圖》;范縝與《神滅論》;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本課,培養藝術修養和文物鑒賞能力,批判地繼承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自己的藝術修養,樹立愛護文物古跡的意識。
【學習重點】
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與《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學習難點】
“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又是本課的難點。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自我檢測
圍繞本課,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識。
類別 書 法 繪 畫 石窟藝術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二、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1.請列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成就。(包括作者、生活的年代、代表作、藝術特點。)
2.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后,對我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的代表,這些石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雕鑿出來的。你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石窟嗎?談談你對佛教影響的認識。
3.觀察下圖,回答問題:
①這是哪一書法的摹本?此書法在書法史上有何美譽?
②此書法創作者是誰?生活在哪個朝代?
③他的字有何特點?后人對他的尊稱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這樣一位畫家,他答應為一座新落成的寺廟捐款一百萬銅錢。他的捐款方式很奇怪。寺廟要落成的時候,他把自己關在一個便殿里作畫,畫好后,對住持說,從明天起,你們打開這座殿門,第一天來看畫的,每人要施錢十萬,第二天來看畫的,每人要施錢五萬,第三天以后,隨人施舍。結果連續幾天,爭著來看的人山人海;三天不到,寺廟就得到了好幾百萬錢。
壁上的金粟如來面帶笑容,眼睛好像會說話,抬腳像要走出墻壁,全身的光彩,把整個便殿照得金亮金亮。
1.故事中的畫家指的是誰?
2.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四、知識整合
五、鞏固練習
1.“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是對誰作品的高度評價( )
a.王羲之 b.顧愷之 c.顏真卿 d.柳公權
2.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是在什么時候?( )
a.戰國 b.東漢末年 c.魏晉時期 d.南北朝
3.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反映的是我國什么時期的佛教藝術( )
a.秦漢時期 b.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五代時期
4.書法家王羲之生活的時期是( )
a.三國 b.西晉 c.東晉 d.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