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學案
5.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藝術中,最能體現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繪畫 b.書法 c.石窟 d.詩歌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XX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材料二 在戰國時代,我國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圖像章)。…如果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看做一個漢字“京”,它便是奧運會會徽史上第一次漢字字形書法的引進。…如果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當做一個“人”形畫,它便是東方繪畫表現手法上的一次杰出應用。…她將當之無愧地成為奧林匹克運動視覺形象史上的一座藝術豐碑。
----北京奧運會會徽說明
(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XX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融合了中國哪幾種傳統藝術形式。
(2)上述傳統藝術形式在我國古代都有著輝煌的成就,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藝術家。請你選擇兩種藝術形式,根據所學歷史教材,各說出兩位我國古代藝術名家。
(3)請從展示和弘揚中國傳統藝術的角度,為XX年奧運會期間的文藝表演或宣傳設計兩項活動。
六、中考鏈接
1.(•南京)有一書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復的字,寫法各不相同,筆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該作品是( )
a.《蘭亭序》 b.《九成宮碑》
c.《顏氏家廟碑》 d.《玄秘塔碑》
2.(•連云港)右圖書法作品有“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美稱。這一作品的首書者是( )
a.王羲之 b.顧愷之
c.李白 d.蘇軾
3.(河南中考題)文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文字的產生和演變見證并記錄了世界文明發展歷程。觀察下面中國漢字“馬”的演變圖,回答問題。
(1)甲骨文出現于什么朝代?要進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應該訪問河南的哪一座城市?
(2)圖片中中國文字由古到今的演變歷程,顯示出中華文明的什么特征?
(3)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其它地區也產生了一些影響深遠的古代文字,請舉出一例。
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參考答案
一、 自主學習,自我檢測 見課本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 “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集前代書法之大成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繪畫出色 題材廣泛
南北朝 龍門石窟 云岡石窟 吸收了繪畫、雕塑、佛教等藝術形式,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成就。
2.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
佛教傳入后為歷代統治者作為麻痹人民思想的工具,削弱了人們的反抗意志。同時佛教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如小說、繪畫、石窟藝術、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