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第13課《兩漢經濟的發展》導學案2
5.桑麻的種植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桑養蠶的國家。漢代以前桑麻的種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時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村,戶戶房前屋后種了桑樹,有的富戶擁有上千畝的桑麻。桑麻的廣泛種植,促進了絲麻織業的發展。
三、手工業的興盛
西漢時期,農業迅速發展,鐵器廣泛使用,為手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冶鐵業的發展
那時候冶鐵業發展很快,作坊多,規模大。考古發現許多漢代冶鐵遺址。(指導學生看《漢代手工業分布圖》)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漢代冶鐵發達的地區。宛這個地方屬南陽郡,東漢時南陽有一位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水排是一種水力鼓風機械,用水力推動排扇來鼓風。東漢以前已經有了皮囊鼓風、畜力鼓風,而水排的發明和使用使鼓風技術又前進了一步,它的優點是供風穩定、供風的能量較大、節省勞動力。這是東漢冶鐵技術上的重大成就之一,這比歐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創的技術。東漢的鐵器制作精細,那時鐵制兵器取代了青銅兵器。
2.冶銅業
秦漢時,冶銅業仍然很興盛,漢朝的銅器制作精美,馬踏飛燕、長信宮燈等工藝之精、構思之巧,是世界罕見的(指導學生看課本插圖,并簡要介紹)。
3.絲織業的進步
兩漢的絲織業紡織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臨淄(今山東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縣)的產品最為有名。那里的絲織品產量大、種類多、工藝精,有名貴的錦、絹、紗等。當時已經使用提花機,漢代的紡織技術,處于世界前列。
四、繁榮的東、西二京
漢朝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興盛,出現了繁華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漢的長安和東漢的洛陽,人稱東西二京。長安有人口50萬左右,洛陽人口在百萬以上,長安城規模之大超過羅馬城三倍以上。長安城商業很繁榮,全城有九個專門的商業區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貨物齊全。長安街道上,車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華景象。
小結:
這節課我們介紹了兩漢的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重點講了農業和手工業的新成就,請按表的要求填寫相應內容,并總結哪些是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