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第一范文本課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了解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簡要內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和磅礴氣勢。
⑵能力目標
通過對佛教和道教在我國得以傳播的原因及所產生的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社會意識理論分析歷史文化現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學生辯證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對秦兵馬俑的認知和感受,培養學生的歷史審美感,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⑴制作本課的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
⑵通過分組討論、收集整理資料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⑶通過查閱資料、準備小品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辯證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秦漢時期輝煌的文化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操。通過了解司馬遷撰寫《史記》的經歷和《史記》的卓越成就,培養學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形成嚴謹求實的學風,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重點和難點及處理方法
重點:佛教、道教在我國的傳播情況和以《史記》為代表的史學成就。
難點: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和對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課前導學
閱讀有關佛教、道教在我國的傳播情況和以《史記》為代表的史學成就、秦始皇陵兵馬俑,查找有關佛教、道教對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的資料,并且整理資料、設計提問、編排辯論會等。
教學策略和方法
指導學生以歷史學習小組為單位分成四個歷史小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各成員根據教師布置的內容去查找、收集資料,之后在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和篩選,準備用各種適當的方法進行班級交流,如成果匯報、辯論會等方式,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演示在教學中。
教學資源
《新編中國史話·上》
自制本課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音像資料《上下五千年》。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預 期 效 果
復習舊課: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秦漢時期的科技成就和醫學成就等方面的史實,現在就請一位同學帶領大家復習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用多媒體演示畫面“雞蛋里面挑骨頭”:
東漢早期我國已出現用于書寫和繪圖的紙,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書于西漢的《九章算術》書中的許多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先進的;華佗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較為完善的藥物學著作;西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
學生活動:根據已學知識在“雞蛋里面挑骨頭”中找出錯誤之處。
學生可能還會用其它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復習,教師應該鼓勵。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班假期參與中央電視臺《搜尋天下》、《探索發現》等欄目組的同學今天來到了課堂,還帶來了他們錄制的節目,主要是介紹秦漢時期在宗教、史學和藝術方面突出的成就。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秦漢時的文化風采吧!請第一組的同學來展示你們的搜尋報告
利用《搜尋天下》、《探索發現》這個品牌電視節目導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講授新課:
一、佛教的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