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案例:食“說”中國
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通,增進了民族之間的了解與溝通,也拉開了中外交流的序幕。誠然,我們做的這一桌菜還不夠豐盛,但隨著我們歷史知識的不斷豐富,我們會了解到更多關于民族融合、中外交流方面的知識,我相信,我們的這桌歷史大餐一定會越來越豐盛。
學生天地:
初高中歷史課本、辭海、菜譜等,當然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創意。
附:學生作品照片(略)
背景資料:
張騫通西域后的經濟交流
張騫通西域后,漢族的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紙以及土特產,如生姜、肉桂、桃、李、黃連、土茯苓等等傳入西域。一些先進的技術,如桑蠶技術、紡織技術、冶鐵技術、開渠鑿井技術、農耕技術以及后來的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都是沿著絲綢之路輾轉傳到世界各地的。
西域的土特產,如毛織氈毯、芝麻、胡豆(蠶豆、豌豆、綠豆等)、核桃、胡瓜(黃瓜、西瓜)、大蔥、胡椒、胡蘿卜、苜蓿、葡萄、石榴、駱駝、驢、汗血馬等先后傳入內地。
這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也豐富了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張騫通西域后的文化交流
張騫通西域后,中原的飲食、衣著、建筑、文字、樂舞等傳入西域,并通過西域傳到西亞、歐洲各地,西域各族仰慕中原文明,紛紛來到漢都長安學習漢文化,開始形成“中華文明圈”。
西域文化如胡服、胡舞、胡戲、胡樂、琵琶、箜篌等也傳入內地;西方在醫學、天文學、數學、建筑學、地理學、音韻學等許多領域,也給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輸送了新鮮養料,使其更加豐富多彩。另外,對中國人民的思想和政治、經濟生活都發生過重大影響的佛教、景教、伊斯蘭教、扶教、摩尼教等,也都是從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一些常見食品的原產地(備注:辭海1989年縮印本)
蘿卜:原產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胡蘿卜:原產地中海地區,我國普遍栽種。
胡椒:原產熱帶亞洲,我國廣東、廣西、云南、中國臺灣等地有栽培。
黃瓜:又名胡瓜。
菠菜:原產地伊朗,我國各地普遍栽種,為主要綠葉菜之一。
辣椒:原產南美洲熱帶,我國普遍栽種。
棗:原產我國,以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山西等地最多。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除華南栽培較少外,遍及南北。
馬蹄:又名荸薺,原產印度,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低洼地區。
洋蔥:原產西南亞,我國普遍栽培。
西瓜:原產非洲,我國除少數寒冷地區外,南北皆有栽培。
柑橘:原產我國,我國中部、南部地區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