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學案
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
5.(•山東煙臺)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黃帝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
a.農耕文明 b.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
c.神話傳說 d.采集、狩獵的游牧文明
6.思考一下:
(1)禪讓制真的是一種美好的民主制度嗎?為什么?(結合教材第15頁小字回答)
禪讓制是遠古時期人們用民主的方式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一種方式。相對于用頻繁的戰爭方式來爭奪部落聯盟首領的方式這是值得稱道的。但是,這談不上什么真正的民主,正如教材說所說,部落聯盟的領導權從堯到舜再到禹,并不是個人之間權利的轉移,而是反映了這些部落勢力此消彼長的關系。(也就是說,誰的部落勢力大了,不推舉他也不行)
以上這些學生能理解就行,實在理解不樂,也沒有關系。
(2)你認為大禹的哪些高尚品德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大禹,你應當怎樣做?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即可。
【教學案例】
第3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新生來自城鎮、城鄉結合部和農村,他們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差別較大,城鎮孩子好表現,農村孩子自信心不足,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能主動學習的同學不多。 孩子們對傳說時代知識的了解,基本上是從影視、媒體中獲取的,知道自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針對學生具體情況,本課以本地歷史資源為依托,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注重關注每一個孩子,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以古代傳說的形式對我國從人類起源邁向文明的過程作了形象的描繪,它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承上一課:“氏族部落”啟下一單元的“國家”的產生。它是從傳說這一獨特的視角對這段遠古歷史作進一步闡釋,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去理解、認識這段歷史。
課程標準
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曲折而漫長的歷程。炎帝、黃帝是傳說中的華夏族的祖先;了解堯舜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能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培養豐富的歷史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能對傳說和史實做出初步的比較,能提取有效歷史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釋,判斷和概括,從而培養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任人唯賢的美德;培養環境保護意識,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