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學案) “和同為一家”:
打出課題“第五課 和同為一家。”
方案二
師:“同學們,今天我穿的這件衣服是哪個民族的傳統服飾?” (注:身著維吾爾族傳統服飾)
師:“在唐朝時,它的服飾可是最時髦的,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師:“這節課我們來看看唐與周邊的少數民族是如何相處的?” 打出課題“第五課 和同為一家。”
講授新課:
一、唐與突厥的關系
引導學生在《唐初邊疆少數民族分布圖》找出突厥族所在的方位,加深空間認識。
同時請分組查閱此資料的同學簡要介紹突厥的歷史及對唐朝的威脅,并講述渭水之盟的故事。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補充。
師:“面對勢力如此強大的突厥,你看看唐太宗是如何處理它的?”
多媒體給出材料: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他的話是什么意思?這體現了什么民族政策? ”
多媒體給出《唐太宗》圖。
(引導學生看書,之后討論2分鐘,歸納)
師:“既然唐朝都把突厥打敗了,為什么唐太宗不斬草除根,免除后患,還要這么費勁地采取這么多的措施?”
師總結,正是由于唐朝的政策開明,所以少數民族首領經常前來朝見唐朝皇帝。唐太宗也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解釋‘天可汗’)。
正如柳宗元詩中所寫的:“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過渡:西北安定后,唐朝的西南邊疆又崛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政權──吐蕃;唐朝又是如何處理與它的關系的。)
二、唐與吐蕃的關系
學生在《唐初邊疆少數民族分布圖》找出吐蕃所在的方位,加深空間認識。
同時請分組查閱此資料的同學簡要介紹松贊干布統一吐蕃的英勇事跡。
請學生讀第41頁資料,出示圖片《步輦圖》
師:“看《步輦圖》,你能指出圖上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祿東贊嗎?然后從他們的表情、神態,對他們的心情進行分析。” 并介紹畫中的背景。
簡評:在表演過程中,只要學生想像合理,基本符合事實,就給予學生表揚。對于學生表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由其他同學指出,并及時解決、糾正。
師:“松贊干布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師:“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將近40年,請你對比文成公主入藏前后西藏的生活變化?談談你對文成公主的評價?”
引導學生讀書中26頁課文和43頁補充材料,總結歸納。
多媒體展示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布達拉宮圖片。
后來,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在位時,唐金城公主再次入藏,與之和親。
師:“尺帶珠丹上書‘和同為一家’,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展示唐蕃會盟碑圖片。
過渡:剛才我們感受到了唐與突厥族與吐蕃族之間的深厚的情感,而當時,唐朝周邊還有很多少數民族,你能說出唐朝都與他們有過什么樣的關系嗎?
三、唐與回紇、靺鞨、南詔的關系
引導學生看書總結列表歸納,找出他們政策的相似性。
多媒體課件展示“回紇貴族”“渤海石燈塔”“千尋塔”圖片,通過對這三幅圖的介紹,引導學生總結唐朝時期,由于實行了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往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