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歷史小故事:《朝會》
旁白:秦王統一六國以后的一天,秦王召集群臣商議治國之事。
秦王:我自起兵以來,南征北戰,東擋西殺,一統天下,建立了千秋基業,今與大家商量國君該如何稱呼?
李斯(滿臉堆笑):大王的豐功偉績,亙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與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那就稱“皇帝”吧,我就是秦始皇,子孫后代,代代相傳,以至千世萬世。我自稱“朕”,朕要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職。
一大臣:大王,哦—不(輕拍自己的嘴巴),皇上。這三個官職具體負責什么?
秦王:李愛卿,你來替朕給大家解釋解釋。
李斯連忙走到電腦前按動鼠標:丞相主管全國的行政事務,太尉總領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白官。
(群臣恍然大悟)
王綰:皇上,地方上該如何處理。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里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李斯匆忙接過話來: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后來相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無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沿用我們的郡縣制。
秦王:好,正合朕的意思,從此廢除分封,設立郡縣。退朝。
問:秦朝的疆域對比以前有什么區別?
指導學生了解秦朝的疆域。
同學們我們這一課講得就是秦朝的興亡,那么我們前面講了秦朝的興,那么秦朝又是怎樣滅亡的呢?
[陳勝吳廣起義]
問: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什么?
秦王朝的暴政是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因為它激化了階級矛盾,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具體來講,秦朝的暴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徭役、兵役負擔沉重。修驪山陵的有70萬人;北擊匈奴、筑長城的有30萬人;移民戍守越族地區的有50萬人,共計150萬人。再加上修建馳道的,修建離宮的,更有大量奔走于途、運輸糧食的。所以秦朝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萬人,而當時全國總人口才大約XX萬人,減去婦女1000萬,男子1000萬中除去老弱病殘的,青壯年也就三四百萬人。因此當時出現了“丁男被甲,丁女運輸”的現象。
2、秦朝的賦稅很重,農民要將收獲物的三分之二上交給國家。
3、秦朝的刑法很殘酷。
4、秦二世即位后,它的統治更加殘暴,更加激化了階級矛盾。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問: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起義的經過是怎樣的?結果又如何呢?這次起義有什么影響?
1、直接原因:公元前2XX年夏,一些貧民被征發到漁陽戍邊,在大澤鄉遇到大雨,因此無法按期到達。而這是要被處死的。于是陳勝吳廣殺死押運的軍官,發動起義。這是起義爆發的直接原因。
2、經過:張楚政權的建立。起義軍攻下陳后,陳勝在眾人的擁戴下自立為王,國號張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政權建立后,提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革命口號,鼓舞了全國農民的反抗斗爭。
進軍關中失敗。張楚政權建立后,農民起義軍向秦王朝發動總攻。當時兵分三路,直搗咸陽。由于秦王朝的瘋狂反撲和起義軍內部不純,陳勝、吳廣先后被害,起義很快失敗了。
3、歷史意義: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前后只有六個月的時間,但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其“奮臂為天下倡始”的首創精神,“伐無道,誅暴秦”的革命思想,“削木為兵,揭桿為旗”的英雄氣魄,鼓舞著后來的千千萬萬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為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