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各地斗爭仍在繼續。力量最強的是由劉邦和項羽領導的兩支軍隊。在戰斗中,項羽通過巨鹿之戰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公元前2XX年,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存在僅XX年的秦王朝被秦末農民戰爭推翻了。
同學們,我們又知道這樣一句諺語,就是“一山難容二虎”,那么在這時涌現出了兩支部隊,就是劉邦和項羽,那么他們之間最終的斗爭結果如何呢?
[楚漢戰爭]
劉邦率領的起義軍和秦朝滅亡
劉邦,字季,沛(江蘇沛縣)人,泗水亭長。他給縣里押送刑徒到驪山去營造陵墓,半路上逃亡了很多,劉邦干脆把剩下的也放了,和他們一起逃到芒、碭一帶的山里。陳勝吳廣起義后,劉邦起兵反秦,攻下沛縣,殺死縣令。大家推舉劉邦作沛公,領導起義軍。起義軍發展到幾千人,服從項梁的指揮。
項梁戰死后,項羽帶兵渡河救趙,劉邦帶兵西攻關中。劉邦帶領的起義軍攻破武關,到達灞上(陜西長安東)。這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趙高除帝號,立子嬰為秦王。秦王子嬰素車白馬,封了皇帝的璽、符、節,向起義軍投降,宣告了秦政權的覆滅。
項羽縱兵燒殺搶掠
項羽進入關中時,劉邦已先入咸陽。由于楚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者王之”,劉邦理應王關中。項羽入關后,憑借手中的40萬大軍,企圖消滅劉邦,獨霸天下。因劉邦卑辭言和,雙方暫時和解。項羽隨即引兵西屠咸陽,誅秦降王子嬰,焚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搶掠貨寶和美女東歸。秦民大失所望。
楚漢戰爭
項羽在咸陽縱兵燒殺搶掠之后,引兵出關東歸,分封諸侯為王,共分了18個王。項羽分封的時候,有的把他們改徙到較為邊遠的地區,另封自己的親信到那里去做王;有的“有功未得封”,“擁兵無所歸”,不少人心里不服。分封后,不到一個月,就互相打了起來。漢王劉邦乘項羽疲于奔命的機會,出漢中,定關中,與楚相持于滎陽、成皋之間。三四年間,劉邦雖然屢敗于楚,但拓地日廣,形勢益固。項羽雖然屢戰屢勝,卻已兵疲食盡,公元前2XX年八月,與漢約定中分天下,以鴻溝(古運河名,在今河南滎陽北)為界。訂約以后,項羽引兵東歸,張良、陳平勸劉邦乘機追擊,不要養虎遺患。劉邦就帶兵乘勝追擊。公元前2XX年,劉邦大舉進攻項羽,并約韓信、彭越會師。最后把項羽在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重重包圍。項羽率數百騎突圍,漢軍窮追不舍,最后項羽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項羽被劉邦擊敗,逃至烏江自殺
公元前2XX年十二月,劉邦派使者約韓信、彭越,說:“請合力進擊項羽,打敗項羽后所得的地,自陳以東歸韓信,睢陽以北歸彭越。”劉邦許以劃地封王的愿以后,韓信、彭越馬上率軍并進,將項羽圍困于垓下。項羽兵少食盡,又聞四面楚歌,以為漢軍已盡得楚地,悲歌一曲,別了美人,率800騎突圍南走。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亭長請項羽渡江,以圖再起。項羽笑答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總結:本課主要講述了秦朝的興和亡。讓學生總結興的原因和亡的原因,以此結束本課。并讓學生知道一個道理,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我們必須始終懷著一顆仁慈的心,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與他人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