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大變革的時代 教案
教師提出問題:都江堰修建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估計學生可以回答出來。教師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圖》為藍圖,講解為什么李冰要在這個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樣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二、商鞅變法:
1.背景
地主階級的興起以及要求發展封建經濟,確立封建統治。春秋以來,在奴隸制瓦解的過程中,產生一對新的階級,即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最早的地主階級是由奴隸主轉化來的,一些奴隸主驅使奴隸開墾荒地,開墾出來的荒地就成為他們的私有土地,所以新地主擁有很多土地,他們也有一定的權勢,有的 甚至抓到統治權。像“三家分晉”的韓、趙、魏三家,“田氏代齊”的田氏,都是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者。但是,奴隸主貴族仍舊擁有各種特權。舊的奴隸制度都 是保護奴隸主的。新興地主要想確立他們的封建統治,發展他們的封建經濟,就必須改革舊制度,廢除奴隸主貴族的多種特權。
2.內容
關于商鞅變法的內容,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先看書,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學生填寫適當的內容
內容 有利于 奴隸主貴族 封建地主階級
3.作用
學生通過剛才對表格的分析,應該已經明白變法措施的作用,教師總結并加以分析。教師 分析講解時要強調“富強”兩字,秦國逐漸國富兵強,奠定了統一基礎;還要強調變法運動的封建性質,商鞅變法是一場地主階級要求廢除奴隸制,確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 變法標志著封建制度的確定,封建國家的形成。同時補充“為以后秦國統一奠定了基礎”。
三、封建制度的確立
教師直接講解:各諸侯國通過變法或改革,奴隸制逐步 廢除,封建制逐步確立起來。地主階級的統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在奴 隸社會末期形成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在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被推翻前,還處于次要地位 ,當地主階級從奴隸主貴族手中奪得政權,建立起自己對農民 的統治之后,它們之間的矛盾日益發展起來,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決定了社會性質的變化,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