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學案) 對外友好往來:
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隋唐對外交往的情況,包括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與唐文化對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友好往來、唐玄奘西游取經等史實。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歸納、整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課前搜集資料、整理故事,課中閱讀教材、分析地圖、討論問題,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掌握重要的史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鑒真六次東渡和玄奘歷時18年的西游及歷時19年的譯經生涯的學習,培養學生追求真知和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增強學生對為人類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的崇敬。通過對當時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東亞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學生為自己祖先的業績感到自豪。
教材思路
1、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辦法
教學重點: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處理辦法: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加強直觀性,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處理辦法:先讓學生了解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基本史實,再指導學生結合前幾課的內容歸納、概括出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對外交通暢通是其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2、教法選擇
采用問題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現實性。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3、教學準備
教師的準備:將《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鑒真坐像》、《玄奘》等圖片制作成多媒體資料。
學生的準備:收集有關鑒真六次東渡資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資料。
4、板書設計
第六課 對外友好往來
一、唐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日本遣唐使
2.鑒真東渡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1.貿易往來
2.文化交往
三、玄奘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