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學案) 對外友好往來:
學生活動
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尋找感興趣信息。
學生答:日本人學習中國人。
學生看書思考:遣唐使到唐朝來的主要使命是什么?并了解遣唐使來中國的概況。
概況應包括:什么時候開始來中國?使團成員的組成,使團的規模,使團成員的文化修養,以及向中國學習了具體內容等。
根據生活積累和課外知識,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文字、茶道、服裝等內容進行交流,說明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學生活動:都有朱雀大街,把南城一分為二;都有西市、東市,商品貿易同居民區分開;都是街道布局整齊筆直如棋盤狀;都有皇帝的宮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學生討論并回答:(1)表明了鑒真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2)鑒真為傳播唐朝文化、促進中日交流,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我們學習。鑒真為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學生答:方式:(1)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2)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
表現: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唐朝的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學生活動:根據課外知識和搜集的資料①介紹玄奘西游天竺的資料;②介紹玄奘從學成后歸國的情景。
學生答:玄奘西游取經,對促進中國和印度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歷盡艱辛的頑強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
讓學生根據圖示說出陸路、水路兩條路線的始發地,經過的地方,最終可以到達哪里。不完整的地方由本組同學補充。
閱讀26頁正文內容,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能找出知識點: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
預期效果
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在捕捉感興趣內容的同時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鑒真坐像為什么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玄奘的裝飾怎么有點像今天的日本人?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一樣嗎?教學過程中注意解決。
這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新知識的過程,但要做到精確簡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