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案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井岡山會師等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①引導學生通過對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思考,培養學生對從我國國情出發,將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②通過教師對武裝起義、創建紅軍及建立根據地三者關系的分析,培養學生對事物之間辯證關系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起義創建了紅軍,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井岡星火成了燎原之勢,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工農武裝割據是中國革命惟一正確的道路。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揚老一輩先烈們勇于探索、英勇卓絕、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
●○教學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
①重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②處理方法: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討論、繪制動感地圖、影片放映等多種方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重點。
③難點: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原因及武裝起義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之間的內在聯系。
④處理方法:通過問題的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理解這一難點。
教學方法:分組學導
課前導學
①小組內學生分工收集、處理有關資料。
②根據自由閱讀卡提供的內容,學生依據自己的特長,制作紅軍軍服。
③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制成動感示意圖,突出重要名稱。
④結合本課內容進行自我教育。
教學滲透點
①學生根據語文、地理知識,豐富、解答歷史課中所出現的問題。
②學生通過自制軍服、活動示意圖等,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起學生的空間概念,豐富了業余學習生活。
③學生可用適當的文藝形式總結、深化本課知識。
④對本課知識的感悟,可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板書設計
●○教學資料
多媒體設備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網
—
軍旗飄飄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我們先做個小游戲。各小組在1分鐘內快速寫出中國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名稱和時間。
好,時間到。下面我們就比比看,看哪個小組寫得既準確又全面。實物投影展示。
剛才同學們都提到了“八一建軍節”,誰能說說這個節日的由來?
回答得真好。那么同學們是否知道我們黨為什么要把8月1日作為人民軍隊建立的紀念日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播放《南昌起義》片段。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段錄像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關于南昌起義,誰能告訴老師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積極準備。一人執筆,其他同學紛紛提供答案。
1933年,中央確定南昌起義的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紀念日,后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觀看錄像并回答:南昌起義。
介紹起義的背景。
指著活動地圖,介紹起義的經過。
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激發了學習興趣,氣氛緊張而熱烈。
寫對一個即可得一分,各小組都品嘗到了初次努力的喜悅,積極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