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案
使學生形象而直觀地了解了南昌起義的有關情況。活動地圖可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起義的經過,掌握重要地名,形成空間概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學生介紹完起義的經過后,教師及時引導思考: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城,為什么要撤離南昌,南下廣東?各小組展開討論,然后告訴老師答案。
討論。
闡述觀點:敵人從四面來包圍南昌,敵強我弱,不撤離必導致革命軍全軍覆滅。
廣東曾是革命的根據地,所以起義軍想南下廣東重建根據地,再進行北伐。
若學生答不出,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啟發引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與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對比如何?國民革命時期廣東曾具有怎樣的作用?
同學們分析得有理有據,真棒。關于南昌起義,誰還有知識點要補充?
南昌起義是在誰領導下進行的武裝起義?
所以,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結合“八一建軍節”的確定,請同學們想一想南昌起義的另一個意義是什么?
根據剛才的分析,誰能概括一下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關于南昌起義,誰還有資料要補充?
起義的意義是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中國共產黨。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課內資料:①展示朱德手槍,講述起義前夕朱德設鴻門宴的故事。②展示《南昌起義》油畫并介紹。
課外資料:①展示1997年,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雹谡故尽叭嗣裼⑿奂o念碑上的南昌起義浮雕”。
問題的設計、教師的啟發、學生的概括,使學生輕易而深刻地理解了南昌起義的重大意義這一重點。
不僅使補充資料的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又使其他學生豐富了知識,激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意把握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同學們搜集的資料,使老師也豐富了知識。
南昌起義主要是解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形式——武裝斗爭問題。而把武裝斗爭和奪取政權結合起來的問題則是在八七會議上解決的。
教師點撥后,自然導入下一個問題的學習。
誰能介紹一下八七會議的有關知識?
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主張,開始提出了武裝斗爭和建立政權相結合這一問題。會議后,毛澤東被派到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
介紹八七會議的時間、地點及主要內容。
關于秋收起義,誰能說一說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秋收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
指著活動地圖講解起義的經過:工農革命軍從修水、銅鼓、安源分三路進攻,目標是奪取大城市——長沙。他們雖然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的敵人勢力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余部退到文家市。
講述毛澤東的文家市決策。
三灣改編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
啟發學生根據圖中箭頭并結合課文內容介紹經過。
根據課文內容,學生能概括出知識要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同學們講述的既精彩又全面。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