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南昌起義,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掌握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了解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及原因。
3.了解八七會議。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中國敵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這條路走不通,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歸納中國共產黨早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做出了偉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教學難點
毛澤東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的原因。
●教學方法
1.圖像法。在導入新課時則可以通過對一些圖像資料的觀看,從中導入的方法。
2.提問講解法。通過把本課內容設計成一個個的問題,環環相扣,從而使學生逐漸理解教材,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有一個整體觀念。
3.故事穿插法。本課內容故事較多,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課堂講解、活躍氣氛,加深印象。也可以放在課后活動中。
4.討論法。對于秋收起義失敗后退往農村的原因,可組織學生討論,讓其把道理想通。
5.詩詞輔助法。對于本課內容,可讓學生通過搜集毛澤東詩詞并背誦,加深理解。相互印證。
●教具準備
1.“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投影儀。
2.影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及相關設備、“農村革命根據地示意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圖。這是一把手槍,槍上有兩行字:“南昌暴動紀念”“朱德自用”。這是朱德領導南昌起義時用過的手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朱德是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負責消滅南昌城里國民黨軍官教育團和公安局里的警察。起義前夕,朱德設了一個鴻門宴,請軍官教育團的團長、公安局的頭頭吃飯,將他們調離了自己的隊伍。同時,把他們的衛兵也請到另一個屋里吃飯。正當他們吃喝得興高采烈不注意時,槍被悄悄地移走。起義開始時,他們都束手就擒,他們的隊伍因群龍無首,很快被起義軍消滅。以上是南昌起義過程中一個小插曲。那么,南昌起義是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南昌起義的領導人有哪些?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如何?等等,在我們學完這一課后,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的。
[導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看一個電影片斷。(放《南昌起義》影片中的一個片斷)。然后,請學生回答或老師解說,提出電影的名字叫《南昌起義》,接著提出問題:南昌起義發生的背景是什么?南昌起義發生過程中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如何?等等,從而導入新課。
[導入語例示三]
[投影顯示]
西江月
秋收起義
一九二七年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