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同學們,上面這首詞是毛澤東同志為秋收起義而作。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被稱為一九二七年挽救中國革命的三大起義。這三次起義各有特色:最早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隊上了井岡山,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道路;廣州起義最早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權。那么,這幾次起義的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下面一一學習,先從南昌起義開始。
[導入語例示四]
請同學們看上一課中提供的圖片:“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在屠殺革命志士”。同學們,這兩幅圖反映的是國民黨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的屠殺,由于國民黨右派的突然襲擊和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國共關系破裂,大革命失敗了。那么,這場屠殺是否阻止了中國革命的前進呢?我們說沒有。毛澤東主席說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確實是這樣的,共產黨人并沒有在屠殺面前止步,1927年“七一五”政變剛發生半個月,中國共產黨人就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板書]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南昌起義的內容,從中找出南昌起義的相關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①時間:1927年8月1日。②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③過程:在南昌舉行起義,占領南昌城,不久撤出南昌,南下廣東,但在途中遭到失敗。④余部: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轉戰到湖南。⑤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板書]①時間:1927年8月1日。
②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賀龍等。
③過程:南昌起義→南下廣東→受挫分兵。
④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教師講述](附圖)
[投影顯示]
同學們,請在圖中先找出幾個相關地名:“南昌”“瑞金”“三河壩”“汕頭”“宜章”。
[學生找出后,教師開始講述]1927年7月中旬,黨中央任命周恩來為南昌起義的前敵委員會書記,進行部署和領導南昌起義。7月25前后,周恩來及起義的其他領導入如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從武漢、九江等地到達南昌與朱德會合,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這時集結到南昌的參加起義的兵力大約有2萬余人。起義部隊的主力,是以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和朱德率領的第五方面軍第三軍官教育團和南昌公安局兩個保安隊等。7月31日晨,周恩來及前委其他領導成員否定了張國燾阻止起義的錯誤意見,決定8月1日凌晨4時舉行起義,后因一個姓趙的營長叛變,起義提前到凌晨2時。
8月1日晨,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經過五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勝利占領南昌城。起義勝利后,隨即成立了以共產黨人為領導核心,有國民黨左派人士參加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8月3日至7日,起義軍按預定計劃相繼撤離南昌,取道臨川、宜黃、廣昌南下,宣布繼承北伐革命沒完成的事業,反對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8月下旬占瑞金,克會昌,打垮堵截的國民黨軍隊錢大鈞部。9月上旬,進軍長汀、上杭,中旬占大埔縣的三河壩。隨后分兵,由朱德率二十五師留守三河壩,總指揮部率主力進軍潮州、汕頭。下旬,占領潮汕后第二次分兵,一部留守潮汕,主力西取惠州。9月底10月初,起義軍在湯坑,三河壩遭到優勢敵人的攻擊,激戰數日,損失嚴重,潮州、汕頭亦相繼失守。隨后,主力又在流沙一帶遭敵截擊。所留部隊,一部約1200人由顏昌頤、董朗率領進入海陸豐地區;一部約XX人,由朱德、陳毅率領進入湘粵贛邊開展游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