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學案) 對外友好往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到唐朝前期,我國政治相對穩(wěn)定,經濟和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內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廣大,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唐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得到發(fā)展的同時,十分注重對外交往。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自由閱讀幾分鐘教材,然后說說自己對哪些內容感興趣?有什么問題?
教師引導:玄奘生活在七世紀的唐朝,今天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玄奘和今天的日本人相距一千多年,可是,為什么兩者如此相像,那么從時間上看,是我們模仿了日本人還是日本人學習了中國人?
教師引導:既然是日本人向中國學習,那么,他們是怎樣來中國的?
多媒體演示:船
大家看,這幅圖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時期日本人到中國來學習乘坐的就是這樣的船。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本相關內容,了解日本“遣唐使”來華情況。
教師提示、幫助學生完成。歸納要簡明扼要。
教師引導:唐朝與日本之間的交往對日本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教師及時鼓勵并肯定的學生回答。
多媒體演示: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長安城的對比圖:
看看在建筑方面,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
教師歸納:以上史實說明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設、經濟制度、皇權思想等方面,都受到唐朝制度文化的深刻影響。
唐朝時,國力強盛、文化發(fā)達,日本與唐朝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積極地學習唐朝的文化,促進了其自身的發(fā)展;同時也豐富了唐朝的經濟文化生活。那時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高僧鑒真。唐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多媒體演示:鑒真像、鑒真東渡圖。
教師引導:大家都知道鑒真多次東渡日本,從鑒真六次東渡日本的史實中,你得出什么啟示?請討論后回答。
教師引導:正是因為鑒真為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日本政府把鑒真坐像定為國寶。除了日本外,東亞還有一個國家和唐朝關系也很密切。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朝鮮半島的新羅同唐朝的關系。
思考:新羅通過哪些方式同唐朝發(fā)展友好關系?具體表現是什么?
教師歸納:
中國的經濟文化對朝鮮影響很大,而朝鮮文化對唐朝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朝鮮音樂傳人中國,深受我國人民的歡迎,唐太宗設置的十部樂,其中一部就是高麗樂。下面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亞洲南部的天竺與唐朝有何交往
“天竺”是唐朝對印度的稱呼,我國很早就與印度有了聯系。印度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古國,它在許多方面都領先于唐朝,因此,在與天竺的交往過程中,唐朝也吸取了天竺許多優(yōu)秀成就,如唐太宗曾經派使到天竺學習熬糖法,天竺的醫(yī)學、天文、歷法、音樂、舞蹈、繪畫和建筑藝術傳入中國,中國的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畫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藝術風格的影響?梢,唐朝與天竺的交往是很頻繁的。在這一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要數唐代高僧玄奘了。
教師設問:大家對《西游記》這部小說非常喜愛,誰能為大家講講其中的精彩片段,這些精彩片段說明了什么?想一想書中對唐僧的描寫與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