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案例適者生存
學生活動作業
適者生存──永存的真理
今天我學習了入初中以來的第一節歷史課。翻開歷史書頭幾頁,有這樣一段話:“北京人將石塊敲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這些使我突然想起一個詞──適者生存!
古往今來,何不是這樣?人遇天災是難免的,面對當事之局,人們不都是在一邊想著法子生存,一邊愁著改善現狀的嗎?在人們不能改善現狀的情況下,面對與適應者生,叛逆與躲避者亡。這是自然法規中,用濃墨重筆書寫的準則!我掩卷深思。想想我們如今是剛入初中的一名“初行者”呀。從小學到初中是一級高高的臺階──常聽“過來人”們講。而我們這些初行者是否也應該遵守自然法規中的“適者生存”之真理呢?進入初中,有考試成績、學習態度等千萬條條條框框來套上你,使你怎么也無法逃脫。若叛逆者,將不僅撞破頭皮且被警惕的老師與家長套得更嚴了。若面對者,則能在雖小卻規范的框中,成長得茁壯健康。同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納入自然法則之中。老師頻繁地考,若你松懈了,你將被老師、同學在不知不覺中淘汰。在這頻繁的考試之中,“艱苦的斗爭”成為一座獨木橋!
相信吧!適者才能生存!面對“初一的高高臺階”只要你勇于攀登,愈挫愈勇,定能升入臺階頂層,做一個善于適應社會的堅強巨人!
尋古,感悟
我不是一個失魂落魄的難民,不是一個為生活所迫的乞丐,更不是一個除了死亡或進化就別無選擇的猿人。只是一個整天自以為“大難臨頭”的初中生。
盡管我們的壓力及困難十分微薄,可就是負擔不起自以為強大的“重荷”。直到有一天……
手捧那本歷史書,我身臨其境地體驗到了那群猿人為了生存下來而經歷的種種艱辛。他們每天都在饑寒交迫中生活著。忍饑挨餓已是家常便飯。為了爭取到一點點食物,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流亡中,還會時時遭到失去家人的凄楚。他們并不知道什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道理,只是為了那么個求生的念頭而迸發出強悍的鉆勁兒。硬是要跟命運進行賽跑,躲避死神的追擊!他們中當然也有放棄的,可我瞧不起他們!他們遭的罪雖然比別人少,可他們的精神是懦弱的,逃避的,不堪一擊的!我要向其中敢于拼搏的致敬!
我如夢初醒地回到現實,不禁發問:那么我呢?我能對自己所做的發出一句問心無愧的坦言嗎?我對困難采取的恐怕也只有逃避手段了。我的做法對嗎?一定不對,為什么?在困難面前一試還有一線生機,不試就什么都沒有了。如此以來還敢順其自然甚至蒙混過關嗎?
感謝你,歷史──偉大的學科!你是我在迷茫中的指路明燈,是帶我走向成功之路的基石,是幫我打開智慧之門的金鑰匙。從今天起,我要堅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