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①通過分析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分析概括貞觀之治的內容,初步了解歸納、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盛世”現象,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和歷史觀點。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以史論證、史論結合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貞觀之治內容的教學和觀看圖片、錄像資料,讓學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統治者為穩定社會、鞏固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合理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
②搜集有關唐太宗的史料,運用“自學——問題——討論”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訓,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因而出現了“貞觀之治”。通過對其統治措施和政績的教學,加深學生對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輕徭薄賦是歷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對唐太宗輕徭薄賦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減輕民眾負擔、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③通過唐太宗重視和善于納諫的故事,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貞觀之治”的含義
2、“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3、“貞觀之治”的內容
二、難點
1、如何評價唐太宗
2、如何看待歷史上出現的“盛世”現象
[教學方法]
采用“自學——問題——討論”教學法
[導入新課]
提問:隋朝為什么會像秦王朝一樣建立不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結果如何?
教師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之際,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員乘機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來建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門之變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門之變
二、輕徭薄賦
1、原因2、表現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四、加強中央集權
五、完善科舉制度
六、“貞觀之治”的含義
[小結]
要求學生談談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以突破難點。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
第2課 貞觀之治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要位期間的年號為( ),他是發動( )做了皇帝。
3、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謀略的( )和善斷大事的( )為相,人稱“房謀杜斷”。前后向唐太宗上諫200多次的大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