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 編制戶口,加強刑罰。
提問:具體怎樣實施?這項措施會產生什么效果?
教師指導學生回答問題。
2. 獎勵生產。
重視農業生產,這項措施產生了什么結果?
3. 獎勵軍功
這項措施的效果怎樣?但是,它又觸動了什么人的利益?
4. 承認土地私有。
這項措施保護了哪個階層的利益?它又引起了哪個階層的不滿?
5. 推行縣制。
通過這項措施,加強了諸侯國君的權力。
6. 統一度量衡。
看插圖《商鞅戟》、《商鞅方升》,幫助學生了解統一后的秦國度量衡。
秦國商鞅變法十八年,秦國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指導學生小組討論:秦國哪些地方與以前不同了?
總之,經過變法,秦國成為國富兵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結:鼓勵學生閱讀了解商鞅的結局,提出問題:你如何看待商鞅的結局?
商鞅變法上有國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歡迎,加上商鞅本人的決心,改革有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獲得了成功。同時,任何改革和創新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使學生認識,只有勇于戰勝波折,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具有創新、獻身的精神,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教案點評:
在講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時,教師通過設計對比表格,引導學生歸納對比不同時代的生產工具,及其代表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這樣,既能使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產生深刻的認識,又能使學生獲得歷史縱深感,加深對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本規律的認識。
在講解商鞅變法時,教師又通過指導學生表演“商鞅舌戰群儒”、“立木取信”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會歷史情境,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認識能力。同時,這樣的教學設計,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參與度得到了保證。
1、商鞅變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c、得到了國王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
答案:b
一、填空題
1.戰國時期,占有大量土地的奴隸主,成為______,為地主耕種田地的奴隸,成為_______。兩個新興的階級產生了。
2.公元前_______年,商鞅在_____的支持下開始變法。通過變法,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______的封建國家。
二、單項選擇題
1.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是( )
a.牛耕的推廣 b.農業上使用肥料
c.都江堰的興修 d.鐵器的廣泛使用
2.我國生鐵冶煉技術的掌握,比歐洲早( )
a.9XX年 b.15XX年 c.18oo年 d. 19xx年
三、雙項選擇題
1.下列城市中,既是戰國時諸侯國都城,又是新興的封建城市的是( )
①大梁②陶③邯鄲④郢⑤宛⑥臨淄⑦棠溪
a.①③ b.②⑥ c.④⑥ d.⑤⑦
2.關于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正確的評價是( )
a.是人民推翻奴隸主貴族的運動
b.是一次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斗爭
c.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改革
d.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漸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