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社會生活(精選4篇)
宋代的社會生活 篇1
第8課
點擊新目標
1、記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娛樂場所:瓦子、瓦舍
2、講述宋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表現
3、分析宋代社會生活變化之因;認識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
鏈接舊知識
讀一讀 :第七課知識建構
填一填:
1、世界上紙幣最早出現的時間_______、 地點________
2、 ______時,我國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課前小熱身[
學生通讀全文,完成練習冊知識建構
課堂進行時
情景創設:
欣賞名畫《清明上河圖》,說說你能從圖 上得到哪些信息
新課解讀
一:宋代的衣、食、住、行
仔細閱讀課文47——49頁,填一填:
1、 衣:(1)、兩宋時,_______ 是主要衣料
(2)、南宋時,以______做衣料的人逐漸多起來。
2、 食:(1)、主食:北方以___ ___為主食,南方以______為主食
(2)肉食:北方以______為主,南方除吃______,還吃魚肉
(3)食用油 :宋代以前多用動物油,宋代時開始普遍使用_____
(4)燃料:城鄉居民多 用柴,但東京等地燒_________ 已很普遍
住 (1)宋代的農民多住低矮的_____,城鄉居民以_____為主,
(2)貴族官員多住____、_____
行:(1)富人多乘_____、______;(2)百姓多乘 ____、_____ _
二、城市生活剪影
1、根據課文49——50頁相關 內容寫寫:
(1)、北宋的東京有專門供人們 娛樂的場所_________
(2)、南宋的臨安市內有娛樂場所______,城市人口
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回答:
材料: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 ,統一的社會局面帶來了宋朝經濟的繁榮。“偃武修文”的基本國策,使程朱理 學逐步居于統治地位,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人們的美學觀念也相應發生變化,服飾開始崇尚儉樸,重視沿襲傳統,樸素和理性成為宋朝服飾的主要特征。
(1)北宋社會生活與前朝發生了哪些變化?
(2)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3)北宋的社會生活與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有和異同?
鞏固提高
1.趙某是宋朝人,他在不 同場合穿著不同衣服,夏天和冬天有時服。衣料有麻布、絲綢、棉布等,當時人們已逐漸多以棉布為主。平時主食以米飯為主,有時吃豬肉,多食魚肉。一天一位遠方朋友范某來看他,范某說:“我們那兒人們多吃羊肉、飲酒、品茶;我家是園林式建筑,出門有馬車,空閑時就到瓦子里轉轉。”
請回答:
趙某生活的時期、地域和身份?趙某的朋友范某生活的時期、地域和身份?
2.識讀右圖,正確回答問題 :
(1)判斷《宋婦女剖魚圖》中女子可能是何區域人。
(2)猜想一下她蒸魚常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油?
(3)現在你在家吃魚有哪些不同?(4)宋代南北方的飲食有什么差異?
課堂小結
朗讀本課知識建構
課堂大練兵:
完成練習冊選擇題
課后談收獲:
(一)、我記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還有的疑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代的社會生活 篇2
第三課 宋代的社會生活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變化情況及東京、臨安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況,理解宋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能力與方法:通過對宋代衣、食、住、行變化的分析,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對東京、臨安等城市物質、文化生活兩大主流內容的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習從歷史圖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宋代衣、食、住、行的變化,認識這些變化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通過豐富多彩的宋代衣食住行和東京、臨安城市多樣性生活的學習,認識中華文化內涵的豐富多彩,從而熱愛祖國的優秀文化,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衣食住行變化概況
2、難點:衣食住行變化原因
教學方法:讀書、圖示、提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展示一系列宋代衣食住行的圖片和《清明上河圖》引入新課。
二、講解新課:
(一)、衣食住行的變化
1、宋代是一個商品經濟極度發展的時代,因而,傳統的生活風俗習慣和商品經濟發展后的新的社會風俗習慣兼而有之。衣食住行的變化也最典型。
2、衣。衣裝根據職業需要、社會制度制約、性別差異具有不同的特點。(閱讀小字加以理解)。衣料也有較大的變化,由麻布向棉布發展,麻布還是最主要的衣料。讀圖:宋代官服和女服,染布圖
3、食。從主食、肉食、食用油、炊煮燃料等幾個方面來看南北的不同。宋代飲食豐富而多樣。
4、住。農民住房多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多住瓦頂平房,貴族官僚多住園林式建筑。各種家具種類繁多,而且高腳家具廣泛流行。
5、行。宋人代步的工具分為水陸兩大類,主要有:轎、車、馬、騾、驢、牛、駝。大海船還有指南針。
(二)、城市生活剪影
1、北宋東京是最繁華的城市,有“夜市”和“曉市”,瓦子里有各種娛樂活動。
2、南宋臨安也是一個大都市。有瓦舍和各種行團。
3、喝茶品茶及各種節日。
課堂小結:
學習與探究:p51
概括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1)、都市商業繁榮,大街小巷都分布著店鋪和作坊,城市的商業化氣息極濃。
(2)、經商時間長,基本上是日夜相繼。
(3)、娛樂活動商業化。
(4)、方便貿易的紙幣出現。
(5)、對外貿易活躍。
宋代的社會生活 篇3
第8課 宋代的社會生活
學習目標
1、 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變化情況及東京、臨安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況,
2、 理解宋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衣食住行變化概況
2、難點:衣食住行變化原因
自主學習:
1、 衣:麻布是主要衣料;不同職業服裝不同,婦女服裝樣式多。
2、 食:北方面食,男方米飯;宋代飲食豐富多彩。
3、 住:農民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頂平房,貴族官僚住園林式建筑。
4、 行:平民坐牛車和驢車,富人坐轎子和馬車。
5、北宋東京是最繁華的城市,有“夜市”和“曉市”,瓦子里有各種娛樂活動。
南宋臨安也是一個大都市。有瓦舍和各種行團。喝茶品茶及各種節日。
閱讀課文,完成填空
1.在現存的我國古畫中,我們能從《 》中領略宋代絢麗多彩的生活風情。
2.兩宋時期,勞動行業增多,主要有 、 、 、
等不同行業的人,穿著不同行業性的服裝。
3.宋代南方最好的代步工具是 。
4.北宋東京城內專供人們娛樂的場所是 。南宋臨安專供人們娛樂的場所是 。
5.宋代,北方人仍以 為主食,南方人仍以 為主食。
6. 是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又是商人交流信息、商談生意的好去處。
7.宋代城鄉居民蒸煮食物仍以 為燃料,但 等地燒煤已很普遍。
8、學習本課時可用列表法對比掌握。
宋代社會生活簡表
項目 北方 南方
衣
食
住
行
合作探究:
(一)衣食住行的變化
1、南宋的衣料有什么變化?
2、宋代官府和女服的區別。
3、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有什么變化?
(二)城市生活的剪影
1、“夜市”和“曉市”的區別。
2、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練習反饋:
a
1.以棉布作為衣料的人逐漸多起來始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兩宋時代,服裝式樣變化最多的是 ( )
a.婦女服裝 b.官服 c.囚服 d.軍服
3.南宋時期,除用麻布作衣料外,還用 ( )
a.紗布 b.棉布 c.絲綢 d.絲織品
4.宋代北方人的主食是 ( )
a.米飯 b.面食 c.肉類 d.魚類
5.下列關于宋代社會生活的說法,正確的有 ( )
①官吏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 ②南方人主食米飯,不吃面食
③北方人多食羊肉,南方多食魚肉 ④北宋東京燒煤已很普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宋代南方的肉食,除豬肉外,還有 ( )
a.魚肉 b.羊肉 c.牛肉 d.雞肉
7.中國開始普遍食用植物油始于 ( )
a.唐代 b.漢代 c.宋代 d.明代
8.宋代富人的代步工具主要是 ( )
a.轎子或馬車 b.牛車 c.驢車 d.輕舟
9.用指南針導航始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0.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 ( )
a.喝茶品茶 b.飲酒抽煙 c.演戲看戲 d.踢球雜技
11.廣泛流行高腳家具是在 ( )
a.漢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2.風味小吃人人喜愛。能經常吃到梅花包子、曹婆肉餅、鄭家油餅的是 ( )
a.唐朝長安人 b.北宋東京人 c.南宋臨安人 d.元朝大都人
13.修建園林式建筑是下列哪種人的時尚 ( )
a.農民 b.城市平民 c.達官貴人 d.富商
14.宋朝時出門以牛車、驢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是 ( )
a.貴族 b.百姓 c.文官 d.武將
15.宋朝時經常逛“夜市”的人是 ( )
a.東京人 b.臨安人 c.揚州人 d.南京人
b
16.趙某是宋朝人,他在不同場合穿著不同衣服,夏天和冬天有時服。衣料有麻布、絲綢、棉布等,當時人們已逐漸多以棉布為主。平時主食以米飯為主,有時吃豬肉,多食魚肉。一天一位遠方朋友范某來看他,范某說:“我們那兒人們多吃羊肉、飲酒、品茶;我家是園林式建筑,出門有馬車,空閑時就到瓦子里轉轉。”
請回答:(1)寫出趙某生活的時期、地域和身份。
(2)寫出趙某的朋友范某生活的時期、地域和身份。
17.識讀右圖,正確回答問題:
(1)判斷《宋婦女剖魚圖》中女子可能是何區域人。
(2)猜想一下她蒸魚常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油?
(3)宋代南北方的飲食有什么差異?
(4)現在你在家吃魚有哪些做法?
宋代的社會生活 篇4
第8課 宋代的社會生活
知識要點
1. 衣:兩宋時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時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漸多了。不同行業、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穿衣有很大區別。元朝時,棉布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
2. 食:宋代,北方人以面食為主,南方人以米飯為主食。北方人多以羊肉為肉食,南方人多吃豬肉、魚肉。宋代開始普遍食用植物油。飲酒之風,已十分盛行。東京等地燒煤已很普遍。
3. 住:宋代農民多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頂平房;貴族官僚住園林式建筑。
高腳家具廣泛流行,內地人已完全改變了席地而坐的習慣。
4. 行:宋代富人多乘各式各樣的轎子或馬車;一般百姓以牛車、驢車為交通工具,也騎馬、騾、驢。南方水路縱橫,輕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5. 東京是北宋最繁華的城市。有夜市、曉市,還有專門娛樂的“瓦子”,里面的勾欄還可以進行舞臺演出。南宋臨安的娛樂場所叫“瓦舍”。市內的攤點叫行或團。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斗茶圖》)。茶館是商人交流信息、商談生意的好去處。
6. 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元旦、寒食、冬至是宋代的三大節日。
隨堂練習
1. 簡述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1)都市商業繁榮(北宋東京,今開封;南宋臨安,今杭州),大街小巷店鋪林立;
(2)經營時間長,夜市剛結束,曉市又開張;
(3)娛樂活動商業化(北宋瓦子,南宋瓦舍);
(4)紙幣的出現(交子、會子),方便了商業貿易;
(5)對外貿易活躍(港口:廣州、泉州;機構:市舶司)。
———————————————————————————————————————————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
2.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1)這首詩諷刺的是哪朝統治者荒淫腐化,只圖偏安江南,不思恢復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態?
(2)杭州在當時叫什么?答:臨安。 答:南宋。
(3)汴州在當時叫什么?今天的地名是什么?答:東京。開封。
———————————————————————————————————————————
這首詩諷刺的是______統治者荒淫腐化,只圖偏安江南,不思恢復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態。
杭州在當時叫______。汴州在當時叫______,今天的地名是______。
3. 材料一 宋高宗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注釋:市舶,指海外貿易]
材料二 南宋政府由于貪圖“市舶之利”,想用對外貿易的收入來彌補財政開支,因而很重視對外通商。杭州、泉州、廣州都是對外貿易港口,尤其是泉州,已成為重要的國際港口……日本、朝鮮、南洋、印度、阿拉伯、東非諸國和地區,都與南宋有商業往來。瓷器、絲織品……是南宋的主要出口貨物。
(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介紹宋代的海外貿易情況。
答:①泉州已成為重要的國際港口;②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與南宋有商業往來;③瓷器、絲織品是南宋的主要出口貨物。
(2)以上材料反映了宋朝政府對海外貿易采取什么態度?為什么?
答:政府很重視對外通商;市舶之利最厚。
(3)宋朝政府在對外貿易港口設立了什么機構進行管理。答:市舶司(長官是市舶使)。
———————————————————————————————————————————
簡要介紹宋代的海外貿易情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宋朝政府對海外貿易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政府在對外貿易港口設立了_________(機構)進行管理。
4. (1)a貨幣流通的朝代是________。
(2)b貨幣出現的朝代、地區是________、________。
(3)b貨幣的出現有什么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