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精選2篇)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發布時間:2023-09-01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精選2篇)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篇1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的原因

  掌    握長征的路線、遵義會議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地圖了解歷史從課文和插圖中了解紅軍長征經過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時空概念,正確復述發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分析比較探究原因從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到紅軍取得長征勝利,不同的領導決策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思想意識引導學生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

  愛國愛黨愛軍情感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總是堅韌不拔,并總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誤。我們應該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學重點  中央紅軍的長征、遵義會議 教學難點  分析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到紅軍取得長征勝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民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屠殺,發動了哪些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等。) 2、這些起義的目的有沒有完全達到?(沒能直接占領大城市,還遭到嚴重挫折。但是,起義的部隊轉向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革命武裝和革命根據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后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從江西、福建交界處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遠征二萬五千多里到達陜北。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征。(布置學生集體朗讀“導入框·長征” 一詩,帶著問題進入情境,閱讀60——64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長征的開始和遵義會議 1、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為什么要進行戰略轉移?(星火燎原之勢形成后,國民黨對革命根據地發動“圍剿”。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的正確指揮下,紅軍粉碎了敵人前四次“圍剿”。但是,后來黨內又錯誤地排斥了毛澤東等人的正確領導,由李德、博古等人實施錯誤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被迫實施戰略轉移。 2、遵義會議有什么歷史意義?可按下列提示,分層啟發: a. 遵義會議在哪一年召開?(1935年)如何記住這一年?(從1921年黨的誕生到1935年,經過了xx年,從1935年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也經過了xx年。) b. 比較這前xx年與后xx年黨的歷史,有什么重要變化?(前xx年里,黨的主要領導換了幾任,先后出現了重大的失誤,經受了國民大革命的失敗和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xx年,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c. 由此可見遵義會議有什么歷史意義?(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紅軍和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悠關的轉折點。) 長征的勝利 1、指導學生完成63頁“練一練”(教師在黑板上依據長征路線畫示意圖,突出瑞金、遵義、吳起鎮三個地點,組織學生對照著課本標注出來。) a. 紅軍經過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 b. 請對號入座地說出黑板上這三點的地名。(瑞金、遵義、吳起鎮) 2、“活動與探究1·想一想”,(提醒同桌學生要互相配合,一個找課文,一個找圖例,共同完成任務,然后在教師主持下進行“接龍”游戲: a. 湘江     紅軍在那里與敵人打過一場硬仗,損失慘重。 b. 烏江     紅軍強渡烏江,解放遵義。 c. 赤水河   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 d. 金沙江   紅軍渡過金沙江,從此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e. 大渡河   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3、“動腦筋”:紅軍長征途中,除敵人圍追堵截外,還遇到哪些 困難和問題?(惡劣的自然環境,如終年積雪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原;還缺少糧食給養等。) 布置活動,鞏固新課1、根據65——67頁活動課三《模擬導游——重走長征路》選題、選材,組內協作完成一篇導游詞,通過網站《史海擷珠》的留言板上傳,老師從中選出優秀的文章予以發表。 2、提醒學生預習第14課《難忘九一八》。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篇2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及其原因。

  2.掌握紅軍長征初期的情況(遵義會議前)。

  3.掌握遵義會議的情況及意義。

  4.掌握長征的路線、勝利及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結合閱讀長征示意圖,培養學生讀圖、填圖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地圖了解紅軍長征經過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說出發生在那里的重大歷史事件。

  德育目標

  1.通過對紅軍長征的原因及遵義會議后紅軍走上正確道路的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性。

  2.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1.中央紅軍的長征。

  2.遵義會議。

  ●教學難點

  1.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

  2.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

  ●教學方法

  1.講解法。對于紅軍前四次反圍剿的歷史及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主要靠教師講解。

  2.比較法。把紅軍前四次反圍剿的戰略戰術和第五次反“圍剿”的戰略戰術作一個對比,有利于學生對紅軍長征原因的理解。

  3.情景教學法。通過對地圖的充分利用,讓學生自己去“重返長征路”,找到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越過的山脈、江河,真正體會紅軍經歷的萬水千山的艱難歷程。

  4.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故事穿插法。通過講紅軍長征的故事加深學生的印象。

  6.音像輔助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有關紅軍長征的音像資料及相關設備。

  3.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請大家一齊來讀課本導入框中毛澤東的這首七律《長征》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首詩最早見于1937年10月英國倫敦戈蘭公司出版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編著的《紅星照耀中國》第五編《長征》。1938年2月上海復社翻譯出版了中譯本,更名為《西行漫記》。斯諾在書中說:“我用毛澤東主席——一個善于領導征戰又善于寫詩的叛逆者——寫的一首關于這次六千英里長征的舊體詩作為結尾!边@首詩中概括了長征的艱難,贊揚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過,要想理解這首詩,還須學習長征的歷史。

 。蹖胝Z例示二]

  (放關于長征的影片或者放一首長征組歌中的歌曲)指出:這是長征中的某個片斷或關于長征中的某個人、某件事。提問:長征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事件?長征的原因是什么?長征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影響?紅軍在長征中都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二萬五千里長征有沒有什么特殊含義等。導入新課。

 。蹖胝Z例示三]

  同學們請看《紅軍不怕遠征難》一課后面的自由閱讀卡的內容。這里面提到了老紅軍黃鎮的漫畫。大致含義為黃鎮在艱苦條件下仍然筆耕不輟。用手中的筆表現了紅軍戰士生活戰斗的情景。長征途中的風土人情、洶涌的大渡河、只剩下十三根鐵索的瀘定橋、寒冷的雪山、荒蕪的大草地,都是他作畫的素材。黃鎮用幾百幅漫畫生動地記錄這個他親身經歷過的偉大的歷史事件。那么,黃鎮在漫畫中記錄下來的長征是怎么一回事?卡中所提到的“大渡河”“瀘定橋”“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嗎?這么惡劣的環境,紅軍是如何克服的?紅軍長征勝利了,有什么意義?等等,我們學習完這一課后,就會弄懂上述問題的。

 。郯鍟莸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和紅軍長征的開始

  1.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看課本第一段內容,看完之后,請同學們提出問題。

 。蹖W生看書]……

 。蹖W生提問]提問一:課本上提到1933年10月,蔣介石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的是第五次“圍剿”,那就是說,前面還應有四次“圍剿”,這四次“圍剿”的情況怎樣?

  提問二:博古和李德的錯誤指揮表現在哪些方面?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

  提問三: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是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嗎?

  ……

 。劢處熤v解]從1930年冬到1931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連續進行了三次“圍剿”。毛澤東根據敵強我弱的情況,采取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干凈、利落地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紅色政權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同國民黨政權對峙。

  1933年2月,蔣介石調集軍隊50萬人,分左、中、右三路,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蔣介石采取了逐次轉移,各個擊破的策略。從1932年6月開始,國民黨主力就對湘鄂西、湘鄂贛、鄂豫皖三個革命根據地進攻,以解除紅軍對武漢的威脅。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再加上鄂豫皖根據地領導人張國燾和湘鄂西根據地夏曦的“左”傾錯誤,這兩個革命根據地紅軍的反“圍剿”失利,使中央革命根據地日益孤立。對中央蘇區來說,盡管當時黨內“左”傾錯誤占統治地位,王明等人剝奪了毛澤東對蘇區軍隊的領導權,又強令中央蘇區紅軍主動出擊,攻打敵人重兵布防的地區,但周恩來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錯誤指令,采用聲東擊西,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軍的戰略戰術,于1933年春,打破了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

  [教師引導]從剛才對前四次反“圍剿”的講述中,同學們能總結出其中的共同點嗎?大家可以討論。

 。蹖W生討論]……

 。蹖W生回答]回答一:采用了靈活機動的作戰方法。

  回答二:不守成規、創新、根據實際情況決策。

  回答三: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

  回答四:用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方法消滅敵人。

  回答五: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回答六:誘敵深入,使其喪失警惕,抓住時機消滅敵人。

  ……

  [教師講解]同學們回答得都正確。在前四次反“圍剿”中,紅軍的作戰方針確實是非常靈活的。這一點,舉一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毛澤東軍事思想在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在劉白羽寫的《大!芬粫刑岬搅嗣珴蓶|在動員軍民打破敵人第一次“圍剿”時寫的一副對聯。上聯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下聯是:“大步進退,靈活出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睆倪@副對聯中所體現出來的是機動、靈活、積極,而不是教條、死板、消極,故而前四次反“圍剿”能取得勝利就不是偶然。下面,我們來對毛澤東戰略戰術的原則做一個詳析。

  毛澤東戰略戰術的重要原則是承認積極防御,反對消極防御,由于敵軍強大,紅軍弱小,敵軍總是希望把紅軍包圍起來吃掉。因此,戰略防御問題成為紅軍作戰中最復雜、最重要的問題。毛澤東認為,只有積極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御。這就要實行誘敵深入的方針和集中兵力、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等原則。

  毛澤東指出:“圍剿”和反“圍剿”的長期反復,是中國內戰的主要形式。當敵人舉行大規!皣恕睍r,紅軍一般的原則是誘敵深入,是退卻到根據地作戰。這種戰略退卻,是劣勢軍隊在優勢軍隊進攻面前,為了保存實力,待機破敵而采取的一個有計劃的戰略步驟,是紅軍最有把握打破敵人進攻的辦法。

  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為了改變敵我之間的進退、攻守、外線內線形勢。集中兵力,可以將敵軍對我軍的一個大“圍剿”,改為我軍對敵軍的許多個別的小圍剿。這樣可以把“圍剿”中的圍剿,防御中的進攻,劣勢中的優勢,被動中的主動有機地發揮出來。處于劣勢中的紅軍,之所以能屢敗強敵,基本上靠集中兵力這一著。

  打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是紅軍戰斗的主要特點。由于敵人的強大,紅軍的弱小和物資貧乏,紅軍的戰爭必然帶有很大的流動性,沒固定的作戰線。游擊性的運動戰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最好的戰斗形式。紅軍游擊戰的基本特點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但走是為了打,逃跑主義是錯誤的。

  紅軍作戰必須是速決戰。戰略的持久戰,戰役的速決戰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紅軍的情況是數量少,補給困難,面對的敵人比較密集,因此必須在戰役和戰斗上力爭速決,曠日持久就要失敗。只有每一戰役每一戰斗速戰速決,迅速殲滅敵人,才能支持戰略的持久戰。

  紅軍必須善于打殲滅戰。只有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圍剿”和發展革命根據地。擊潰敵軍10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殲滅戰不僅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且從物質上、人員上給紅軍以補充。紅軍力避打得不償失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

 。劢處熯^渡]同學們,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是馬列主義軍事科學的偉大發展,它不僅可以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取得勝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但就是這樣有價值的思想,卻被以王明為代表的中共臨時中央廢棄不用,而且受到攻擊。那么,王明“左”傾路線在軍事上是如何體現的呢?我們通過第五次反“圍剿”的事例來看一下。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看課本上關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小字內容。了解“左”傾錯誤在軍事上的表現。

  [學生看書]……

  [教師引導]請大家把“左”傾錯誤路線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的表現歸納一下。

  [學生歸納]第五次反“圍剿”開始時,博古、李德等人不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口號,命令紅軍強行進攻,接著是死守廣昌,傷亡慘重。廣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結果是節節抵御,節節挨打。一年也沒有粉碎敵人的“圍剿”,被迫實行轉移。

  [教師講析]同學們,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第五次反“圍剿”的打法和前四次截然不同,前四次那種避敵主力,擊其虛弱,大步進退,尋機殲敵的作戰方法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銷聲匿跡,代之而來的是硬拚硬打,不計成本的作戰方法。結果一敗涂地。這一點,我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和長征剛開始時的“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合在一起,就成為“左”傾錯誤路線在軍事上的三大特點。

  下面我們看第二個小問題——紅軍長征的開始。

  [板書]2.紅軍長征的開始。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把課本上第二段大字內容看一下,了解紅軍長征開始時的情況,然后復述。

 。蹖W生看書]……

 。蹖W生復述]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向湘西前進。一路上敵人圍追堵截,紅軍拼死沖殺,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但人員損失過半。毛澤東提議不向湘西前進,因為敵人已經布好口袋等著紅軍前去送死,而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貴州前進,得到多數同志的支持。于是紅軍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占領了遵義城。

  [教師講述]同學們,前面我們講到了湘鄂西、鄂豫皖兩個根據地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失利的情況。1934年,紅二、六軍團在任弼時、蕭克、王震、關向應等指揮下,開辟了湘鄂川黔蘇區,以配合中央紅軍的轉移和西征。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的興國、寧都、石城等相繼失陷,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完全喪失。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等決定中央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突圍轉移。21日,中央紅軍連同后方機關共8.6萬人,從福建長汀、寧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發,向紅二、六軍團所在地湘西進軍,開始長征。紅二、六軍團在湘鄂川黔邊界展開強大攻勢,策應中央紅軍。

  長征開始后,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義錯誤。他們沒有向指戰員作政治動員,很多人不明確進軍目標。紅軍經過英勇奮戰,沖破了敵人所布的四道封鎖線,只剩下三萬多人。蔣介石已判明紅軍的意圖是到湘西會師,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設置重兵。如果去湘西,紅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在危急關頭,毛澤東提出了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主張,得到多數人的支持。1935年1月,紅軍強渡烏江,占領遵義,把敵人的堵截部隊遠遠地拋在了湘西。

  [教師過渡]紅軍占領遵義后,中央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紅軍和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次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那么遵義會議的具體情況怎樣?這次會議后紅軍原有的被動挨打局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變?我們學習完下面的內容后就會明白的。

 。郯鍟荻⒆窳x會議和長征的勝利

  1.遵義會議  1935.1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關于遵義會議的內容,概括其中的要點。

  [學生看書]……

 。蹖W生概括]①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②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負責指揮;③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④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劢處熤v解]遵義會議上。博古首先代表黨中央作了關于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在報告中,他為自己的錯誤辯解。接著,周恩來以紅軍總政委的身份作了副報告。他以大局為重,主動承擔了戰爭失利的責任。同時,他還建議今后把軍事指揮權交給毛澤東,從而把會議討論引向糾正錯誤的軍事領導這一關鍵問題上。毛澤東在會上發言,他精辟地論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深刻地剖析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根本原因,是軍事領導人單純防御的錯誤戰略戰術所致,否定了博古的報告。張聞天、王稼祥也相繼發言,批評博古、李德在軍事上所犯的嚴重錯誤,表示擁護毛澤東的主張。

  會后,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分工,中央由張聞天接替博古負總責。后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作為最高統帥部,負責指揮全軍行動。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認識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從而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

  [教師過渡]同學們,遵義會議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認識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這首先表現在遵義會議后,紅軍長征取得的偉大勝利中。

 。郯鍟2.長征的勝利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根據課本上對遵義會議后長征歷程的敘述,并結合紅軍長征示意圖找出中央紅軍長征曾經經過的省份、山脈、河流、起始和終點及在每個地方發生的重大事件。

  [學生看書]……

 。蹖W生敘述]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過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損失過半,在毛澤東的提議下,由湖南進入貴州,攻占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是遵義會議后首次改變被動地位的行動。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行動,然后在云南渡過金沙江。徹底擺脫敵人的包圍。接著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又翻過大雪山,進入草地。出草地后,進入甘肅,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蹖W生在回答時,教師同時寫出板書]從江西、福建出發→渡過湘江→搶渡烏江,攻占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經甘肅到達陜北吳起鎮。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根據課本上關于飛奪瀘定橋和過雪山、草地的描寫,想一想,紅軍長征途中,除敵人圍追堵截外,還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

 。蹖W生回答]回答一:惡劣的自然環境,如終年積雪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地,缺衣少食等。

  回答二:還有悲觀的、失望的情緒等。

  回答三:還有紅軍內部的分歧和爭議等。

  ……

 。劢處熤v述]下面通過我的講述,請同學們再結合地圖,爭取能對長征有一個比較切合實際的了解。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離開根據地進行長征,留下項英、陳毅等3萬余人堅持根據地的游擊戰;紅軍主力86000多人從福建長汀、江西瑞金、于都分兩路向西前進。王明左傾錯誤領導在撤退中表現為逃跑主義。出發前既不作深入細致的政治動員,也不做長途行軍的準備,而且有龐大的后方機關和大批東西,致使紅軍行動遲緩,擺脫不了敵人。蔣介石為了阻止紅軍西進,在紅軍往湘西的路上,設了四道封鎖線。等紅軍通過第四道封鎖線后,人員損失過半,在危急關頭,毛澤東提議向貴州前進并得到認可。1935年紅軍渡過烏江、占領遵義,中央在遵義召開會議,糾正中共領導人在軍事和組織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挽救了黨、紅軍和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后,紅軍一反過去的被動局面,在毛澤東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急行軍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經9天9夜,將部隊全部安全地渡過了金沙江,把長征以來一直尾隨的蔣介石軍隊甩掉了。從此,紅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并在彝族首領小葉丹的協助下,順利通過彝族區,紅軍的先頭部隊襲擊了大渡河邊安順場守敵,占領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兩岸是崇山峻嶺,18勇士找到了惟一的一條小船,在驚濤駭浪中沖到了對岸,占領了敵人的陣地,渡過了一支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

  紅軍長征的道路是艱難的,紅軍戰士不僅受到敵人的阻截,而且有惡劣的自然條件這個敵人。前進的道路可謂十分艱苦。

 。ㄏ旅骊P于飛奪瀘定橋和過雪山草地的情況,請同學們自己看書,而且可以搜集這方面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陜甘根據地的吳起鎮,和陜北的工農紅軍會師。1936年10月,從川陜革命根據地出發的紅四方面軍和從湘西出發的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勝利會師,紅軍長征完全勝利。

  附:紅軍長征示意圖。

  同學們,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紅軍的長征經過了贛、閩、粵、湘、桂、黔、滇、川、康、甘、陜11個省,越過了五嶺山脈,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萬水千山,走了25000里。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長征。

 。劢處熯^渡]同學們,關于長征勝利的意義,課本上只提了兩句話:一是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二是紅軍長征的的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大家看來,關于長征勝利的意義,還有哪些?請暢所欲言。

 。郯鍟萑、紅軍長征的意義

 。蹖W生回答]回答一:紅軍長征的勝利證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計劃的破產。

  回答二:中國革命的重心由東南轉移到西北。

  回答三:長征的勝利,是紅軍的勝利,是革命的勝利,它為黨保留了一批骨干。

  回答四:長征途中的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為后來人民群眾的支援奠定了基礎。

  ……

  [教師小結]請同學們看投影。

 。弁队帮@示]

  一、長征粉碎了敵人“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紅軍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最后到達陜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保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他們構成了以后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干。

  三、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同學們,長征勝利的意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長征是歷史上記錄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鄄贾米鳂I]

  1.練一練:請在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上數數紅軍長征走過多少。

  參考答案:走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陜西11個省。

  2.想一想,依據中央紅軍長征路線,說出紅軍渡過哪幾條江、河,在這些江河上發生過什么事情?

  參考答案:湘江  紅軍在湘江與敵人打過一場惡仗,損失慘重。

  烏江  紅軍1935年1月強行渡過,解放了貴州重鎮遵義。

  赤水河  紅軍聲東擊西,四次渡過,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

  金沙江  紅軍在皎平渡口渡過,從此跳出了敵人的包圍。

  大渡河  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板書設計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和紅軍長征的開始

  1.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2.紅軍長征的開始

  二、遵義會議和長征的勝利

  1.遵義會議  1935.1

  2.長征的勝利

  從江西、福建出發→渡過湘江→搶渡烏江,攻占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經甘肅到達陜北吳起鎮。

  三、紅軍長征的意義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

    一、設計目標運用信息技術再現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歷史場景,突出“活動”、“探究”、“生成”的新課改理念;從歷史學科的課程特點出發,有效地實施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不斷優化教學和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導學案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的原因,掌握長征的路線、遵義會議及其歷史意義;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 歷史教案-紅軍不怕遠征難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紅軍四次“圍剿”的勝利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長征的開始。掌握遵義會議的的召開及其偉大的歷史意義。紅軍長征的過程及意義。...

  • 第三冊紅軍不怕遠征難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紅軍四次“圍剿”的勝利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長征的開始。掌握遵義會議的的召開及其偉大的歷史意義。紅軍長征的過程及意義。...

  • 紅軍不怕遠征難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紅軍四次“圍剿”的勝利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長征的開始。掌握遵義會議的的召開及其偉大的歷史意義。紅軍長征的過程及意義。...

  • 第22課 科學技術(精選2篇)

    第21課 科學技術(上)課程標準:了解“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與發展過程及其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 鴉片戰爭 教學設計(精選3篇)

    鴉片戰爭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本教學設計綜合多種教學手法。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2.講述法。對鴉片戰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3.分析法。...

  • 《華夏之祖》教學設計(通用2篇)

    【教材分析】《華夏之祖》是六年級歷史上冊的第3課。它講述了起源于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的基本概況,包括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遠古傳說時代的歷史...

  •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學案(精選2篇)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學案 一、明確目標:1、掌握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的重農措施及新開運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的基本史實。...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综合第一页 | 日日cao | 超碰97国产 | 全黄一级播放 |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 黄色a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 | 久草中文在线视频 | 国产免费一级视频 | 97超碰蝌蚪网人人做人人爽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久久爱7788|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国产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 亚洲国产精品一 |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24种姿势无遮无拦 | 欧美肥妇视频 | 久草色播| 91产国在线观看动作片喷水 | av污在线观看 | www.68av蜜桃亚洲精品 | 91午夜剧场 | 热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福利视频网 | aaaa欧美| jizzjizz日本护士 | 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97 | 澳门一级黄色片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 做爰爽全过程免费的看 |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老师 | 亚洲三级网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