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教學案
師: (問題引入)你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諺語嗎?怎么解釋這些諺語呢?
生: 說明生物之間存在吃魚被吃關系。螳螂吃蟬,黃雀吃螳螂,相互制約著。
生:【讀一讀,填一填】,完成下列目標任務。
3.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順序叫做 食物鏈 ,起始環節是生產者 ,草、兔、狐構成的食物鏈是:草→兔→狐。
師:(播放幻燈片)那么,請同學們觀察“觀察與思考”圖片。試一試,你能鏈接幾條食物鏈呢?你依據什么連接的?
生:我們小組連接了9條。我們依據的是它們吃與被吃的關系。比如……
師: 說得很好。如果把人也添加到這個圖中,你認為人該放在食物鏈的哪一端呢?
生:人應該在食物鏈的最頂端,也就是最后一級。
師: 如果人們在農作物上噴灑農藥,農藥最終到哪種食物體內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
生1:農作物最終到人體內積累最多。
生2:我覺得應當少打農藥。
生3:…
共同歸納結論: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 流動的。
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最終威脅到人類 。
任務三──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師:(創設情境) 在上述生態系統中,假如蛇的數量大量減少,哪些生物的數量可能發生變化?發生怎樣的變化?
生:【想一想 議一議】青蛙數量大量增多,貓頭鷹數量大量減少。
師:那么,青蛙的數量會無限制的增加嗎?貓頭鷹的數量會無限制的增加嗎?
生: (小組討論交流) 因為青蛙受到蛇和食草昆蟲的限制,不會無限制增加。貓頭鷹受到蛇、鼠、兔等限制,也不會無限制增加。
師: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說明生態系統有自動調節能力。
師:是不是生態系統有自動調節能力,就可以任意捕殺生物呢?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生1: 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相對穩定的 。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自動調節 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 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 破壞 。
生2: 我想到了保護生態平衡問題。為了生態平衡,我們不能隨意捕殺某種動植物。
四、鞏固小結
師: 通過本節課學習,關于生態系統的知識知道那些呢?你能把本節知識進行一個梳理嗎?
生1: 生態系統就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
生2: 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生3: 生態系統由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生4: 因為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限,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捕殺青蛙和蛇等野生動物。
生5: 我把本節課知識歸納成下列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