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全冊教案(新版人教版)2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教學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并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 4.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問題、分析推理、實驗觀察、自主探究、比較綜合、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重點和難點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環境中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問題、分析推理、實驗觀察、自主探究、比較綜合、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法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藻類植物1.生活環境
2.形態特征
3.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將課前采集的實物課上觀察(根據地區差異有選擇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類植物),也可觀察裝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問題、思考交流、達成共識。探討課本79頁觀察與思考的討論題。
創設問題的情景。鼓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進行適當的點撥、巡視、指導,參與小組討論,學生總結、教師適當予以補充。
苔蘚植物
1.生活環境
2.形態特征
3.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觀察實物或標本(有條件的地方可采集葫蘆蘚、墻蘚、地錢等實物),實驗探究。參與小組討論、并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點撥、巡視、指導,共同總結藻類植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特征。
蕨類植物
1.生活環境
2.形態結構
3.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觀察標本、掛圖或書上的彩圖或投影片。小組討論蕨類植物的特點及作用,并表述、交流。小組將討論結果歸納,并在全班交流。 關知識。
指導觀察,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分析比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得出結論。及時予以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知識回顧 較比、討論、綜合、歸納。 引導學生對三種植物類群進行比較,進一步理解它們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的適應關系,它們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歸納總結。 第二節 種子植物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4.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交流和合作。 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總結法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習活動 教師活動 一、觀察種子
①菜豆種子的結構;
③玉米種子的結構;
③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對照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看書,同學間討論交流知道兩種種子結構。 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糾1正、補充、完善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出示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表格。 二、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觀察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然后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就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參與討論、出示課件、指導、點撥。出示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么?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異同 將蘋果、桃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著生位置。再觀察松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巡視、指導、展示掛圖、出示課件
2.識別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觀察書上的圖以及老師補充的圖片,認識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組織好學生,指導學生觀察識別。 3.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在看書自學基礎上,與實際相聯系,結合常見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蒼耳、柳、榆等,小組討論,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