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全冊教案(新版人教版)2
人工輔助傳粉,愛花習慣教育 模擬表演人工輔助傳粉的方法,認同花、 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 意義,養成愛護花的習慣。 情感教育貫穿始終 作業: 教學反思: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新授課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教學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學重難點 1、 探究綠葉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2、 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以實驗為主的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不能簡單地讓學生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照貓畫虎地完成實驗,而應利用這個實驗訓練學生設計實驗的技能。可以在實驗開始前,讓學生先嘗試設計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方案,然后對照教科書上的實驗指導,找出自己設計的實驗的不足。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和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做實驗,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學原理、科學方法,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學方法 實驗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實驗 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在實驗小組長帶領下做實驗。 為提高效率,全班分為4個大組,每個大組仍以4人為一實驗小組,在老師指導下實驗。 指導學生實驗 并提示注意事項 出示指導學生實驗的分組表格。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二、分析實驗結果---- 光合作用需要光,能產生淀粉 各實驗小組先組內實驗成功與否的原因,然后各組公布實驗的過程,產生的結果,在組內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理解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 組織討論實驗不成功的原因,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三、光合作用的意義 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看書自學,了解光合作用的意義。 在老師的指示下,根據日常生活舉例說明光合作用的意義。 指導學生看書,引導學生作出概括。 分析學生舉出的例子,引導學生作出概括。 作業: 教學反思: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說明呼吸作用的過程。 2.闡明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3.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 呼吸作用的過程。 2、 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3、 實驗現象的分析。 4、 實驗的設計。 教材分析 通過復習上節課的知識,引起學生對“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如何被利用的”問題的興趣。從細胞、器官不同水平闡述有機物是構成生物體的主要成分。 讓學生依次觀察三個演示實驗。每觀察完一個演示實驗,都引導學生圍繞實驗現象和教科書上的討論題展開討論。最后總結出呼吸作用的總反應式。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學習運用歸納的方法。 對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內容,可以向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生物需要呼吸的實例,然后引導學生找出這些類型生物與綠色植物之間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與其他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能否舉出不進行呼吸作用的生物實例,目的是幫助學生從反面論證所有的生物都必須進行呼吸作用的結論。 教學方法 實驗分析法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