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生物》復習課 課堂教學設計
《認識生物》復習課 課堂教學設計
復習目標 ①知識目標:進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識框架和各個知識點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系。 ②能力目標: 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觀察與思考,調查和技能訓練),了解親自進行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能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在大自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生物具有一系列的生命特征,進一步加強學生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基本素養的培養,鼓勵他們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與學生一起復習,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獲得能力,因此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是本節課的重點;②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好調查表格(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并查找相關資料:了解一些生物適于環境的特點。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組織教學,創設情境: 帶領學生到植物園進行復習。 學生認真觀察和記錄(預計給學生30分鐘的時間) 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讓學生在自然中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感受生物的勃勃生機。 提出問題:“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已經走進了美麗的大自然,就讓我們盡情的呼吸潔凈、清新的空氣,盡情的放松自己,盡情的感受自然,在這優美的環境中,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仔細辨認在植物園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在觀察時請注意以下三個問題:①結合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辨認!②注意做好觀察紀錄。③請注意一下你所觀察到的生物它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它有哪些特點(如莖、葉)是與它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此處為下一章做好鋪墊)”(注意鼓勵中差生參與)
指導學生觀察生物,從實際生活中認識生物與非生物。教師組織好學生,讓其在大自然中認真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二、利用“擊鼓傳花”的游戲,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
學生休息,席地而坐,圍成一圈,以“擊鼓傳花”的方式來回憶生物的基本特征,花到誰手,誰就說出一個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生物需要營養;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生物能呼吸。在游戲中完成單調的復習回憶過程。 學生回憶做過的調查以及剛剛完成的第二次調查,并交流調查表格的最佳設計方案,對于2片相似的樹葉,應該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了解親自進行調查也是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種探究,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 學生根據所觀察到的暢所欲言:松樹的葉子細長如針適合干旱環境、蓮的葉子寬大適于水生,等等。 教師主要起鼓勵、協調的作用。(讓學生從以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鞏固生物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師啟發: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除了獲得許多知識外,你是否獲得了一些有利于學習和生活的技能呢? 同學們,請問我剛才提出的第三個問題,你們誰能告訴我一點你的看法? 很好,同學們觀察的都很仔細,那么生物與環境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從下節課開始,我們將系統的學習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請同學們做好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