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
“目的是讓天竺葵得不到光照,使葉片內的淀粉消耗完。”
“簡單的說就是消耗掉有機物。很好。”我進一步提問:“那實驗選用的葉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這兩部分在實驗中起什么作用?”“對照作用。”
“說得很準確。在實驗中我們把像這樣,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用有光、無光照射作對比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那在探究實驗中,關鍵是什么?”“設置對照組!”“對的。前面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時我們已學習過。”在這兒我順帶復習了相關的舊知識,并進一步提出問題:“在實驗中我們為什么不把一張葉全部遮光,與另一張不遮光葉做對照呢?”
“因為這樣做就不只一個可變因素了。”“怎么說?”“因為有光、無光是一個可變因素,不同的葉片又是一個可變因素,這樣得出的實驗結論沒有說服力。”
“說得好!這種只考慮一個可變因素的方法叫?”“單因素實驗法。”一些學生反應很快。
“同學們課前都設計了實驗方案,為實驗做了充分準備,老師也做了一份和同學們一樣的方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投影設計方案):取材―暗處理―夾黑紙片―光照,這幾步同學們都完成了,接下來是等會我們馬上要做的是:酒精脫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漂洗―觀察現象……”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這類較復雜的探究實驗,我認為適當指導學生是必要的,我在其中發揮了“收”的作用,注意用關鍵詞概括操作過程并展示出來,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以防實驗時操作順序的遺漏或顛倒。同時以問答形式面向全體,強調注意事項、實驗安全和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然后讓學生獨立、自主探究,在教學中收放有度。
“老師,酒精脫色為什么要隔水加熱?為什么不能直接加熱?”講到酒精脫色的注意事項時,一位同學按捺不住好奇搶先發問了。
“問得好。有哪位同學知道?”我沒有發難這位插嘴的同學。
“因為酒精容易燃燒”“因為酒精容易揮發”同學們七嘴八舌地猜測起來。
“同學們說對了。隔水加熱,酒精就可以保持在恒定的溫度,十分安全,同學們不必恐慌。酒精脫色時間較長,同學們要專心觀察綠葉和酒精顏色變化,小心用火,不要分心;另外請同學們注意的是:實驗結束,要將酒精燈從三腳架下移出來,用酒精燈帽輕輕蓋在火焰上,使火焰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吹,防止火進入酒精燈內引起爆炸。”……
“下面請各位同學仔細觀察桌面上已做過遮光處理的天竺葵葉片,看一看,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葉片,在顏色上有沒有差別?”
“沒有!”同學們異口同聲答道。
“好,下面請各實驗小組按照設計方案動手實驗,注意實驗順序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做好記錄。實驗結束,組內同學互相討論,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學生開始實驗,我到各組巡視指導,了解學生實驗操作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大約十幾分鐘后,各實驗小組完成實驗。
“剛才,各小組實驗都很認真,順利完成了實驗。下面我想請小組代表上來展示一下你們組的實驗成果,哪位同學愿意上來?”
一位同學搶先上來投影展出本組實驗成果。(我讓2~3組代表上來展示實驗成果,同學們看到自己的實驗成果時心里充滿自豪感和滿足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