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
“老師,我用小刀刻葉片但不刻穿,然后用筆填上顏色。”一個同學反應很快,不一會就搶先答道。
“這個方法有一定可行性,但不合題目要求,不過你回家可以試試,好嗎?”我及時鼓勵他。
“老師,我知道了,這題做法跟我們今天的實驗是基本一樣的。只是稍做改動,把遮光的黑紙剪成‘m’字母,其他步驟相同,最后可以得到一張藍底、黃白色‘m’字母的葉片!
“同學們,這個設計方案怎么樣?!”“很好!”大家回答。
“老師也覺得很出色,謝謝你!”我同時投影一張事先準備好的相應的藝術葉片。
一個同學不甘示弱:“老師,還有一個辦法,我把二張黑紙片對稱剪出一個m字形的洞,再用它遮蓋整張葉片上下,其他步驟相同,最后可以得到一張黃白色底、藍色‘m’字母的葉片。”
“這個方案很有創意,反其道而行之。”我同樣也投影一張相應的藝術葉片。
“還有其他方法嗎?”我期待著更多的驚喜。
“老師,可以不用完題目給的物品嗎?”“可以!
“那我不用酒精脫色,用薩克斯實驗法,直接用碘蒸汽處理葉片,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不過,是藍底、綠色‘m’字母或者是綠底、藍色‘m’字母的葉片。色彩比他們的漂亮!
這個方法是我沒想過的,真讓我意外又驚喜。“這位同學想法很獨特很新穎,想從色彩勝出,真是太聰明了。同學們掌聲鼓勵鼓勵!”這時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同學們都很受鼓舞。
“老師,我知道了,藝術蘋果也是這樣做的吧。前幾天我看到電視報道了一種藝術蘋果的生產,它是用不透光紙剪成各種圖案貼在青蘋果向光的一面,最后,見光的一面變紅色,遮光部分就留下了圖案,這種蘋果賣得好貴的!薄安粚Γ矣X得不一樣,一個是葉片,一個是果實!币煌瑢W剛插嘴,另一個同學馬上反擊。
“這位同學平時很注意生物發展的動向,很值得我們學習。那么,制作藝術葉片和生產藝術蘋果的原理是否一樣呢?請同學們回去查閱資料,另外,同學們對制作藝術葉片還有什么好的設計方案,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教學反思〗
在生物教學中新課改所倡導的實驗探究式學習,起點高(情境高于教材)而落點低(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礎理論直接或間接源于教材),既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和思維,還能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對學生而言,實驗過程中問題的解決不僅是一個知識輸出的再現過程,更是一個知識信息重組和整合的獲得性過程。我根據素質教育思想,以課內外學生實驗、探究性學習與教師的過程式教學引導為依托實施本節教學。在這節課中,我變教師講實驗為學生設計實驗,做模擬探究、驗證實驗,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地位,思維活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對前人做過的實驗,學生經過模擬探究,能從中發現問題,并能很好地把握實驗要點;對知識拓展的開放性題目,學生自己設計的方案,也能善構想,巧設計;同時教學過程中融洽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學生在實驗中表現出的熱情、機敏以及鍥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為師者,這一切都是灌輸式教學所無法體驗到的。一節課下來,感覺時間過得太快,探究過程顯得緊迫;對于教師如何更好適應角色轉變,成為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而不是越俎代皰,將學生的探索研究引向既定結論,教師應提供信息、啟發思維、補充知識、引導質疑、探究和創新,使學生自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磨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