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周圍的生物教案
[提問]:植物會動嗎?如果可以,你能舉出例子嗎?
[播放視頻文件]:“含羞草”、“根的向水性”。
[講述]:綠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長,而莖向光生長,這是植物對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產生的反應;動物有趨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為。
[出示圖片]:紡錘樹,讓學生發揮想像說出圖片上的樹為什么長成這樣?
[小知識]:瓶子樹(蘿卜樹,紡錘樹),生長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之間的地帶,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葉繁茂,樹干中貯存大量的水分,進入旱季落葉,胖胖的肚子里貯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順利度過旱季,這就是生物適應環境。
[提問]:生物不僅能適應環境,反過來也能影響環
境,你能舉出例子嗎?
同學們舉的例子都很好地說明了生物對我們生存的環境的影響。
[介紹]:除了病毒等少數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總結]:哪位同學能把剛才我們大家討論的生命的特征總結一下呢?
1、生物能生長發育;
2、生物能新陳代謝;
3、生物能產生后代,有遺傳和變異現象;
4、生物的應激性;
5、生物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6、生物有嚴整有序的結構。
跟著老師的提示思考并舉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體:人、狗、花、樹木等,沒有生命的物體:石頭、大山、水、桌、椅等。
了解到在地球上生活著大約200多萬種生物。我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被分為不同的類群。
對游戲頗感興趣,熱情高漲。爭先恐后在電腦上操作填圖。
對生物的分類知識有初步了解。
帶著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小組長負責記錄,并選定組員進行發言。
認同老師的說法,根據已有知識回答: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根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無機鹽。
回答:遺傳現象。
仔細觀察,發現兩西瓜大小不同,花紋也不完全一樣。
有的搖頭,有的回答出:變異現象。
大部分同學認為可以,并舉出自己從課外書上看到的例子。
很有興趣地觀看,對植物的應激性有直觀地了解,并認識到應激性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對這種樹的形狀產生好奇,開始進行猜測。
舉出例子:夏天樹木繁多的地方溫度比大馬路上要低許多。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氣濕度,從而減少沙塵暴的發生,改善空氣質量。
蚯蚓可以松土,改良土壤,處理有機廢物。
紛紛舉手
多媒體展示
課外探究
課堂練習:
1.把下圖中的植物歸位:
水 杉 桫 欏 睡 蓮
(1)屬于蕨類植物的是 桫欏 ;屬于裸子植物的是 水杉 ;屬于被子植物的是 睡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