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蘑菇
詳細介紹:第二節蘑菇教學目標
1.了解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觀察蘑菇的形態、顏色,繼續培養觀察能力;通過概括真菌的主要特征,培養分析綜合能力。
3.通過了解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繼續樹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繼續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初步建立合理開發利用真菌資源的價值觀。
重點、難點分析
1.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節的重點知識,這是因為:
通過學習蘑菇的形態結構及營養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蘑菇與酵母菌、霉菌雖然形態差異顯著,但它們細胞基本結構、營養方式都相同,同屬于真菌,所以學習這部分重點知識,是了解真菌主要特征所必須的。
2.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是本節的重點知識之二:
因為真菌是生物界的一大類群。種類很多,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助于認識生物界的全貌。同時真菌與人類關系十分密切,了解這些知識,利于人們合理利用開發真菌資源,對控制其有害的一面十分必要。而了解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對以后學習生態學知識也是必須的。
3.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觀察新鮮蘑菇。如何培養好新鮮蘑菇,以便于學生觀察,是本節內容的教學難點之一,因為在接種過程中很容易被污染。另外,新鮮蘑菇不易保存。
4.如何鑒別毒蘑菇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之二,因為目前很難簡單概括毒蘑菇普遍存在的主要特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節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課前在廣口瓶(或罐頭瓶)里培養蘑菇,這樣有利于學生建立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的觀察。
2.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布置學生課前在野外采集一些新鮮的蘑菇。
3.也可以課前到市場上買些新鮮磨菇,放在培養皿中,上課時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
4.還可以課前布置好,讓學生上課時從家中帶些干、鮮蘑菇來。
(二)教學過程
1.關于蘑菇形態結構方面的教學,采用實驗觀察與講述相結合的方法。教師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新鮮蘑菇的顏色,外部形態,注意,由于要觀察蘑菇的孢子,要把它放在白紙上。另外,最好讓學生在放大鏡下觀察。輕敲一下菌蓋,看一下白紙上是否有孢子落下,孢子的顏色如何?接著讓學生把菌蓋、菌柄分開并觀察菌蓋下面的菌褶。在學生觀察過程中,指導學生邊動手邊認識蘑菇子實體的各部分名稱。講清蘑菇的子實體較大,所以是個體較大的真菌。子實體也是由菌絲構成的,蘑菇的細胞內具有真正的細胞核。最后教師可通過實物和插圖總結出蘑菇的形態像一把張開的傘,其結構包括子實體(地上部分,由菌蓋、菌柄構成)和伸進土壤中的菌絲組成。
2.講述蘑菇的營養方式時,注意讓學生與酵母和青霉、曲霉進行比較。相同點是細胞內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都腐生生活。在這里要說明蘑菇是靠地下部分的菌絲吸收養分的,地下部分的菌絲為營養菌絲。
3.蘑菇的生殖方式。讓學生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菌蓋下面的菌褶,并觀察成熟蘑菇的孢子。孢子的顏色呈褐色,可隨風飄散,落到環境適宜的地方,孢子就可萌發出菌絲,而后從菌絲上生出子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