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教學設計案例
引導學生分組觀察新鮮的豬的心臟實物標本:描述心臟的形態,猜測人的心臟大小,鼓勵學生想辦法擺出心臟在人體中的準確位置,最后利用多媒體出示“人體
心臟的外部形態”圖強化學生的認識。
小組觀察豬的心臟實物標本:
(1)述說自己對心臟形態的看法。
(2)猜測人的心臟的大小,了解自己的心臟大小。
(3)學會區分心臟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
(4)觀察“人體心臟的外部形態圖”,進一步明確心臟的形態和方位。
學生第一次觀察心臟實物標本,興致非常高,標本的直觀性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構建“心臟的形態、大小”知識。學生在嘗試著擺出心臟在人體中的位置時,發現必須先區分心臟的各個方位,于是學生主動進行“區分心臟方位”的學習,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在操作過程中,學生能發現問題并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心臟的功 能
心臟的 結構
(1)觀察、辨認心臟的四個腔及與心臟的四個腔相連的血管
(2)觀察房室瓣和動脈瓣
a.觀察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位置
b.實驗探究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
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的結構組成,回憶肌肉組織的特性,推斷心臟的功能,心臟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生活實踐。
①學生觀察心臟,說出心臟主要是由肌肉組織構成:根據肌肉組織的特性推斷心臟的功能。②理解心臟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發現改善心臟的結構能加強心臟的功能,明白合理參加體育鍛煉對心臟產生的積極意義。
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找準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實現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學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學會用舊知去同化新知。根據結構特點推斷功能,促進學生建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并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生活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人的一生中,心臟總是在不停地跳動著,心臟壓送出的血液總能沿一定方向流動,而不會倒流,這是為什么呢?進一步探索心臟的結構奧秘:指導學生取下已經剖開的心臟的前壁,參考教科書p68“心臟的解剖圖”,觀察、辨認心臟的四個腔、與四個腔相連的血管。 ①學生分組進行觀察辨認,在小紙條上寫出四個腔及與四個腔相連的血管名稱,用大頭針將小紙條插在相應的部位。
②學生利用課件進一步辨認心臟四腔、與四腔相連的血管,描述四個腔之間的關系,交流觀察和辨認的方法。
③分析、總結規律:心房連靜脈,心室連動脈。
教師巧設懸念,激起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學生有條不紊地觀察、記錄心臟的四個腔及與四個腔相連的血管,學生在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同的學習體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構建心臟的內部結構的有關知識。運用課件進一步強化,有助于學生對這一重要知識識記得更深。
觀察心臟的內部結構,你還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房室瓣和動脈瓣,說出其位置、猜測其作用,利用完整的豬的心臟和燒杯中的清水,設計實驗探究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啟發學生推測水在心臟中的具體流動途徑,進而說出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動途徑。 學生述說自己的發現:心臟中有房室瓣和動脈瓣。①觀察、描述房室瓣、動脈瓣的位置并猜測其作用。②學生分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③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分別選擇不同的血管向內注水,觀察水從哪條血管流出。④各小組描述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推測水(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動途徑,進一步理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