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數軸
【教學要求】1.會正確畫出數軸.
2.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能說出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的點所表示的數.
3.會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4.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建議(第一課時)】
1.情境創設
觀察溫度計或刻度尺上刻度的排列順序,直觀地將小學里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推廣到用來表示有理數,正確建立數軸的概念.除溫度計和刻度尺外,桿秤、天平等都是較好的數學模型.
2.探索活動
(1)觀察溫度計或刻度尺上的刻度,根據課本上兩個卡通人的提示,引導學生討論:直線上的點能表示負數(如一10,一15)嗎?通過在溫度計上找一10 ℃、一15℃的位置的活動,感受可以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負數.
(2)依據畫數軸的步驟,正確畫出數軸.可以在安排2~3名學生“板演”的同時巡視全班,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操作指導.
數軸的位置通常是水平的,但也可以是任意位置的,要發現并及時展示那些畫法正確但放置方向不同、單位長度不同的數軸.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正確標注負數.
可以讓學生對照“做一做”的幾個步驟共同評價 “板演”作業,形成對數軸的正確認識.
3.例題教學
例2是讓學生學會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教師還可以再增加一些練習,然后引導學生評價卡通人的結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及“數軸上任何一點是否都表示一個有理數”之類的話題,因為雖然任何一個有理數在數軸上都有惟一的點與它對應,但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并不一一對應,而這是學生當前無法認識和回答的.
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在數軸上表示分數的練習.
【教學過程設計建議(第二課時)】
1.探索活動
借助生活經驗(溫度的高低),引導學生探索:
數軸上的點的位置與它所表示的數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得出“在數軸上右邊的點所表示的數大于左
邊的點所表示的數”.
“議一議”中的第2個問題,應組織學生認真操作,為得出上述結論增加感性認識.
對于兩個負數比較大小,學生比較陌生,教學中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在數軸上,表示一3的點a在原點左邊3個單位長度,表示一2的點b在原點左邊2個單位長度,不難看出點a在點b的左邊,即得一3<一2.
數軸上的點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它所表示的數從小到大的順序.這種規定與日常生活結論是一致的.
2.例題教學
例3較簡單,直接應用結論的第二部分進行判斷;例4給出了利用數軸比較兩個負數大小的規范表述.
3.小結
“數形結合”是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的一種常用的數學方法.華羅庚先生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小結時,除要講清數軸本身的意義外,還應通過有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感受到這一方法帶來的便利.
上一篇:2.2 數軸 學案
下一篇:華師大版七上2.2 數軸(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