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教案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能正確理解、翻譯課文。 2.熟讀課文,培養語感,背誦《夸父逐日》。 3.培養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課文。 教學重難點 積累文言詞匯,熟讀課文,背誦《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兩篇文章的內涵。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設備。沒條件的地區可準備《夸父逐日》動畫片、錄像帶,錄像機。 2.準備好《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設計思路 文言文學習重在誦讀和積累文言知識。而這兩個過程是枯燥的。那么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關鍵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誦讀方面,可以采取教師范讀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積累文言知識方面,則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進行討論式自主學習。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必字字落實,只要讓學生掌握一些關鍵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正確翻譯和理解課文。這兩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貴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學可以采取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內涵。鑒于此,教學方法采用: 1.誦讀法。可以先聽錄音或由教師范讀課文,然后學生自由朗讀,再指名學生讀,齊讀。總之學生可以采取多種誦讀方式,目的是能夠熟讀成誦,最好能當堂背誦。 2·討論法。一個是理解課文內容的討論,可以四人為一組,運用工具書,互相幫助,進行討論,然后提出問題,全班在教師的點撥下共同解決疑難;另一個就是關于夸父人物形象的討論和《兩小兒辯日》中一些問題的探究。這樣可以使學生養成多角度看問題的習慣。 教學過程 夸父逐日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先請學生講一些古代神話故事,然后播放動畫片《夸父逐日》。最后請學生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動畫片。 師:大家都知道這個動畫片的名字是《夸父逐日》,動畫片很有趣。今天,我們就來拜讀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感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神話故事無疑是學生熟悉和喜歡的。故先讓他們自己講故事,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動畫片也是學生所鐘愛的,播放動畫片,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總之,這一環節旨在抓住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二、熟讀成誦,培養語感 1.聽錄音,或由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放聲朗讀。 3.學生當眾朗讀,師生一起評點。可以從字音、語氣、語調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4.背誦競賽。 (文言文學習重在誦讀,重在語感的培養。本文比較簡短,容易熟讀成誦。所以學生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把全文背誦出來,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三、自主學習,掌握內容 1.四人一組,運用工具書進行討論式自主學習。若有問題,記下來,全班解決。 2.自主發問,互相幫助,學生能解決的就讓學生自己回答,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教師進行重點講解。 3.出示需重點講解的詞句。 逐走:競跑,賽跑。 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 大澤:大湖。 鄧林:桃林。 4.指名學生進行全文翻譯,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課文比較簡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工具書疏通課文。這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興趣。)四、探究人物,品味文章 四人小組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你怎么看待夸父這一人物?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 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可以從神話故事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2.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 (第一個問題討論明確了,這一個問題也就好解決了。從夸父這一形象,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進自然的勇氣和美好愿望。關鍵是要用神話的特點來引導學生。)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并能默寫。 2.把課文翻譯成現代文。 兩小兒辯日 一、復習前文,導入 新課 師: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從斯科特、劉連滿、“挑戰者號”宇航員身上感受到了人類探索自然、認識自然的可貴精神,其實,這種精神,自古以來就有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短文,一起體會我國古代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聯系前文的知識,導入 新課的學習,體現知識的連續性,也使學生明白: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應該融會貫通的。) 二、熟讀成誦,培養語感 1.聽錄音,或由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直至流利。 3.學生自告奮勇朗讀,師生互評。 4.全班齊讀,力爭背誦。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注重朗讀,如此簡短的文章,完全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當堂背誦下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會背以后對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自主學習,掌握內容 1.四人一組,運用工具書進行討論式自主學習。若有問題,記下來,全班解決。 2.自主發問,互相幫助,學生能解決的就讓學生自己回答,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教師進行重點講解。 3.出示需重點講解的詞句。 孔子東游 問其故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及日中則如盤盂 日初出滄滄涼涼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4.指名進行全文翻譯,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課文比較簡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工具書疏通課文。這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興趣。) 四、演讀課文,了解內容 三位學生,一人演孔子,另兩人演小兒。孔子的話可由學生自由發揮,符合文義即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的學生都有極強的表現欲望,可以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盡情地發揮才情。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探究課文,理解內涵 1.全班討論:對兩小兒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 (學生對此是很感興趣的,可以讓他們積極發表看法,不必強求他們的回答有多少科學依據,能自圓其說即可,關鍵要保護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2.全班討論:從兩小兒的辯斗中,你有哪些啟發? (這一問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看問題。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引導學生,積極肯定學生的見解,激活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多元化思維。) 3.你認為學生該不該笑孑L子?“孔子不能決也”一句說明了什么? (笑與不笑,只要能說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關鍵要保護學生深入考慮問題的積極性。但是要讓學生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六、課堂小結 《夸父逐日》使我們認識了一位神話英雄,《兩小兒辯日》讓我們領略了一場有趣的爭論,這兩個故事都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可貴的探索精神,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去探索大自然,創造一種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 七、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翻譯課文。 資料鏈接 《山海經》,18篇,其中14篇是戰國時作品,《海內經》則為西漢作品。其中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御寇所撰。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