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實驗》等教案(本單元)
2. 師生互動研究“創造性思維”的要素是什么?怎樣才能成為富有創造精神的人?
參考:a、要素:必須精通各種知識,因為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才能持之以恒的進行嘗試。
b。從態度、條件、方法等方面回答。態度:認識到任何人都能成為富有創造精神的人(自信);條件:學識淵博(扎實的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組合不同概念;方法:轉換視角法,組合法,頓悟法,積累法等。
3. 請同學們對自己或他人在創造力方面進行評估,說出以后在創造力方面的打算。教師鼓勵為主,引導學生開發創造性思維。
4. 給出思維訓練題
1、“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馬光小時候,與一群兒童一起玩球,球掉進了樹洞中,洞很深,司馬光讓兒童們不停的往里面倒水,終于球浮了起來。
a、如果洞里是沙地,灌水行不行?
b、如果洞底恰好和人家的建筑相通,你認為最經濟的方法是什么?
2、磚頭有什么用處?(不得少于三種)
5.布置作業: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啟發,寫成短文,題目是“告別唯一”。
鎮江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中語文學科集體備課教案
十九、《叫三聲夸克》教學設計
執筆:鎮江三中 林麗娟
一.教學重點:
1. 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2. 通俗形象的語言,嚴謹的結構
3. 層次的復雜分類
二.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學法指導:搜集資料、模型展示、分析討論
四.課前準備:
師:準備教學模型
生:1.熟讀課文,預習文中重要字詞
2.思考:什么是夸克,課題的含義是什么。
3.填寫物質的盒式結構圖
4.小組合作寫一篇科普小短文
五.教學步驟:
1. 導入新課,展示模型。
2. 自讀課文后檢查字詞: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接受默寫,其他同學報預習中發現的重要字詞。
3. 分小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結合“探究練習”一。
(教學提示:根據盒式結構圖填寫“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或“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夸克”分析課文思路)
4. 分析討論:課文是以什么順序安排組織材料的?
(交流總結: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由淺入深地說明物理學家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和認識。依次為: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文章重點介紹夸克這種超微粒子發現的全過程。這部分的內容,是按由假想到證明的順序來寫的。)
5. 小組交流討論:課文的主要的說明方法是什么?除此之外還用到了什么其他的說明方法?
(交流總結:本文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分類說明,只有恰當運用分類說明才能把有關內容說明清楚,此外還綜合運用了比喻、舉例說明。)
6. 課文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從書上找出相關文字來說明)
7. 小組交流討論:“盒子”這個比喻在說明內容和結構兩方面的作用。
(交流總結:內容方面,文章開頭從一個禮品盒的比喻入題,使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為輕松容易。結構方面,以此為依托來安排,開頭由此入題,中間以此為過渡,結尾緊扣它收筆,穿針引線,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