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實驗》等教案(本單元)
(教學提示:這一部分的教學是主要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緊扣課文具體語句。如:“到了19世紀末,x射線的發現促使人們思考,是不是盒子里還有一個盒子?”“好像是說原子這個盒子里,也就是這些東西了!薄斑@又是一個‘盒子里還有盒子嗎’這一類的問題……”“這好比是拿起盒子搖一搖,聽到響動,可以初步判定盒子有東西!薄昂凶永镅b盒子,發現的盒子已不少了,按順序是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保
8.分析討論:科學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認識夸克的?這中間的過程反映了科學家研究的什么精神?用文中具體的字、詞、句回答。
(教學提示: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對課文進行有依據的分析,并且適時點撥,如:
1、“人們有點泄氣了”:寫出了科學家研究的艱辛。
2、五個“又”:表示科學家對夸克認識的逐步深入的過程。)
(交流總結:揭示了科學研究、科學探索應該具備的敢于懷疑、敢于創新、大膽想象、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9.這是一篇科普作品,你感興趣嗎?為什么感興趣?
(明確:1、課文所介紹的知識給人一種新鮮感和神奇感;2、課文本身寫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具體表現在:1、運用多種說明方法,2、采用設問、發人深思。)
10.交流各個小組準備好的科普小短文。
(教學提示:這一旨在讓同學發散思維,提高學習科普作品的興趣。)
11. 課堂小結。
12. 布置作業:
(1) 探究練習第二、三題
(2) 預習《〈夢溪筆談〉二則》
鎮江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中語文學科集體備課教案
《夢溪筆談》二則
執筆:鎮江三中 張潔
[教學目標]
1、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
2、學習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學習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古代的科學成就對我們的啟發
[學法指導]
查閱相關資料、對照注釋疏通課文、討論作品意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1、 查閱沈括及其《夢溪筆談》的有關資料。
2、 預習字詞,通讀課文。
3、 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并思考。
[教學步驟]
1、 由鎮江的夢溪園導入。
2、 交流有關預習內容。
3、 討論學習《以蟲治蟲》
(1) 對照注釋,自己疏通課文
對照注釋,通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字詞,查工具書或提出疑問。
(2) 集體朗讀,學生翻譯課文
提示重點字詞句:
界:地域,范圍。
方為秋田之害:正在危害秋田里的莊稼。方,正、正在。為,成為。害,危害。
千萬蔽地:成千上萬,遍地都是。蔽,遮蓋。
悉:全、都。 皆:全、都。
歲以大穰: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歲,年成。以,因。大穰,莊稼大豐收。
(3) 結合“探究、練習:一”,討論作品意義
提示:
《以蟲治蟲》反映了我國古代利用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的情況。這種方法不僅促進農業增產,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在今天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