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學設計
④ 見二蟲斗草間。
提示: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
⑤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提示: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看清極細微的事物。
5、學生聽讀、朗讀課文,識記文章的精彩情節,分小組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點評。
⑴ 假如這些事是你親身經歷,你在譯述時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⑵ 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⑶ 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四、理讀積累,品析意趣
1、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并說明“趣”在哪里。
學生討論、交流,指名發言。教師歸納一些代表性的發言:
⑴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有趣,趣在仔細觀察,充滿稚趣,也充滿樂趣。
⑵ “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有趣,趣在想像豐富,稚態可掬。
⑶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間,趣在憨態,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學生邊讀邊梳理、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⑴ 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⑵ 找出文中義同字不同的字。
⑶ 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⑷ 找出文中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⑸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⑹ 找出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⑺ 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學生分類尋找、整理,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⑴ 音同形不同的字:
礫──唳 鶴──壑 向──項
⑵ 義同字不同的字:
察──觀──視──見 唳──鳴 素──白
⑶ 字同義不同的字:
觀 昂首觀之 (看)
作青云鶴觀 (景象、景觀)
察 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 (觀察)
神 定神細視 (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
時 余憶童稚時 (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 (經常)
⑷ 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藐小之物──龐然大物 凹──凸
⑸ 成語:
明察秋毫: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聲像悶雷。
⑹ 通假字:
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
⑺ 省略句:
“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
“使與臺齊”應是“余使目與臺齊”
3、熟讀文章,嘗試背誦。
五、課堂小結
《童趣》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辭簡約,韻味雋永。恰如俞平伯先生評論《浮生六記》說:“無酸語,贅語,道學語。”“奇文共欣賞”這類小品文猶如香茗、佳釀,是宜悠然中讀美文,品人生的。
六、布置作業
沈復觀昆蟲而寫成此文,你在童年時也有這樣回想起來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嗎?請參照本文,從記憶的倉庫中采擷一兩朵童年生活的亮麗花瓣,寫一個表現童心童趣的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