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課堂實錄2
。ㄉ朴兴颍了计讨,幾個學生舉手發言)
生14:如果從聽者的角度出發,好象被人拋棄了,所以同伴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聽在心里卻如雷貫耳。
師:我們把這兩個字置換一下,可以怎么說?
生15:你一個人呆著吧!
生16:我們不管你了,你這膽小鬼!
(生哄堂大笑)
生17:我補充一下小亨特當時不僅被拋棄了,還受到了嘲笑,諷刺。
師:當時我再也無法往上爬,在最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小伙伴們卻輕描淡寫地
說了一句“再見”就離我而去了,以致我又驚又怕地被困在崖上,直到父親
和杰利出現為止,這段時間我是完全陷入困境了。
那我后來又是怎樣走出困境的呢?
(板書:陷入困境、走出困境)
生18:在父親的指引下。
師:能再說得具體點嗎?
生18:父親對我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
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
師:剛才這位同學把父親的一長段話念給大家聽了,能不能概括一點說?
生19:父親指點我最科學、最可行的方法!
師:概括得很精當,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過父親剛看到我時說的那句話:“下
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這句話給你什么感覺?
生20:似乎與當時的場景不符。一般人看到兒子身處險境肯定會大呼小叫的,
不可能這么平靜,但這位父親那么平靜而且還說些無關緊要的話,真是不可
思議。
(一語既出,眾人嘩然)
師:說得很有道理嘛,難道你們還有其它意見?
生21:我認為剛才那位同學的理解不正確,當時父親如果大呼小叫的話,對我
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會增添“我”的恐懼。說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話,也
是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有助于消除恐懼。
生22:而且從文章看,這位父親非常懂得教育孩子,他耐心地安慰我,鼓勵我,
讓我憑自已的力量戰勝困難。
師(順著此生的話鋒):結果我不但順利地從懸崖上下來了,而且產生了巨大的
成就感,同學們,什么時候你會說“我很有成就感?”
生23:自已通過努力,戰勝看似無法戰勝的困難之后。
師:如果父親當時不是讓“我”自已一步一步走下來的話,“我”會有這么大的
收獲嗎?
生:不會。
師:通過對父親看似十分平常的語言、動作的分析,我們發現這位父親確實十分
難得。如果不去細細品味的話就很有可能突略這點。這里又給我們提供了一
個信息,除了先前分析過的標點之外,其實作者的很多語言都值得我們好好
賞析。你們還能試著舉出幾例嗎?
(生埋頭看書,思考)
生24:老師我發現這里的“啜泣”,用得很好,好像已經不單單是傷心了。
師:那還可作何理解?
生24:他走下懸崖之后的喜極而泣。
生25:他被小伙伴們拋棄了,看到父親好像要傾訴自已的委屈。
師:歷險的余悸,被拋棄的委屈,脫險后的欣悅,當然還有對父親的感激。開的
頭不錯嘛。繼續。
生26:這里的心理活動很真實。剛開始“我下不來”是完全沒有信心的,接著
“似乎能辦到”再到“頓時有了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
師:什么東西促使他的心理活動有層次的變化呢?
生26:“我”的處境變化,我的心理也在逐漸地發生著變化。
師:還有另外的地方嗎?
(生默不作聲)
師(提示):你們看這個“似乎”反映了人物當時怎樣的心態?
生27:不敢確定,躍躍欲試,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