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教案2
說梗概示例(第1段):宋定伯夜里走路碰上了鬼,也自稱是鬼,要到宛市去,恰好鬼也要去那里,于是同行。
(學生默讀完畢,用1分鐘時間做準備,然后依次復述其余兩段。)
四、誦讀全課并正音釋詞。
1.誦讀第1段。
正音釋詞:
①年少(shào)時:問古語“少年”和今語“少年”有什么區別,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年少,即年輕。
②古語“逢”,即今語“遇”,這是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概念。引“馬上相逢無紙筆”。
③誑(kuáng):欺騙。
誦讀練習:讀3—4遍后進行檢查。
2.誦讀第2段。
正音釋詞:
①遞:這里用的是引申義,由“傳送”這個基本意思引申出依次、交替、輪流的意思(讓學生據上下文自己引申出來)。
②何如:怎么樣。征求對方意見時的慣用語。
③卿:你、您。補充:有時也作愛稱用;“卿卿我我”即表示相愛意。
④惟:只。
以下詞、語、句的意思要求學生用現代語(用口語最好)表述。
⑤大善:好得很。
⑥將非鬼也:或許不是鬼吧。
⑦如是再三:這樣輪流背了兩三次。
⑧有何所畏忌:有什么害怕忌諱的。
⑨漕 作聲:(水)嘩嘩地響。
⑩何以:為什么。
誦讀練習
先帶領學生劃分本段層次,依次用“共遞相擔”“鬼忌人唾”“渡河”加以概括;然后練習背誦,先背“數里……如是再三”,后背“定伯復言……勿怪吾也”。
3.誦讀第3段。
正音釋詞:
①欲:比較本段和第一段中的“欲至宛市”,說說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想到宛市去”,后者是“將到宛市(時)”。)
②著(zhuó):附著、接觸。此字在文言文中常作動詞用。列出上述二義后,讓學生選擇下面兩句話中“著”的意思。
便擔鬼著(附著)肩上
徑至宛市中下著(接觸)地
③索:問此字在“索下”中跟“使人索扁鵲”中的,“索”意思是否相同。(要求—尋找)
④咋(zé):大聲喧呼。
誦讀練習和檢查
必要時教師應領讀全文一遍,以加深印象。
五、整理對話中的常用語。
讓學生按以下兩類的條目找出例句填在括號里,并在常用語下加著重號,
① 征求意見用語(可共遞相擔,何如?)
② 表疑用語(卿太重,將非鬼也?)
① 問名:(汝復誰?)
② 問行:(欲至何所?)
③ 問事:(不知有何所畏忌。)
④ 問因:(何以有聲?)
整理完畢,可讓學生再讀課文一遍,要求讀出語氣。
六、教師詢問學生讀過此文后有什么想法。(“鬼”就是壞人,壞人是可以制服的,要膽大心細;也可聯系社會現實說說破除迷信的必要性。)
七、口述姜三莽的故事。
練習要求翻譯,筆者認為翻譯的必要性不大,此文比較接近口語,能復述大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