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 學習要點
[教學目標]1、了解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稱所起的作用。
2、領會本文所表現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語句的特定含義。
2、難點:把握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 導入
1、 作者簡介
都德,19世紀法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共寫了13部長篇小說、1部劇本、4部短篇小說集。最為人們喜愛的有長篇小說《小東西》、《百萬富翁》等,《最后一課》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也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2、 導語
我們今天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小說《最后一課》,同學們都預習了,誰能說說,小說為什么取名為“最后一課”?
3、 補充交代故事背景
這篇小說寫的是普法戰爭中發生的故事。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挑起的。他為了阻止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這次戰爭。結果,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也率軍向普魯士投降了。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割地賠款。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了,普魯士政府不準這兩個地方繼續學法語。這篇小說寫的就是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所以取名為“最后一課”。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復述故事。
三、指導學生學習第1——6段。
閱讀1—6段,考慮這么一個問題: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樣的一個孩子?討論交流、明確:
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不懂事,但還能管自己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表現在經常遲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韓麥爾先生罵他,因為分詞連一個也說不上來。他想就別上學了。不懂事表現在他聽到畫眉在唱歌,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認為“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能管住自己表現在急忙向學校跑去,對布告欄內貼出的布告也無心去看。
四、指導學生學習第7—10段,思考問題。
小弗郎士趕到學校后,發現學校和課堂里出現了哪些異乎尋常的情況?這些情況說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發現學校和課堂里出現了以下異乎尋常的情況:
1、學校一反常態地寂靜;2、老師不同一般地溫和;3、教師意外地穿著禮服;4、教室里竟然坐著許多鎮上的人,整個教室里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這些情況說明,這堂課很不一般,暗示著這是“最后一課”。
五、指導學生學習第11——16段。
提問:韓麥爾先生宣布壞消息時,連用兩個“最后”,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朗讀時語氣是否應該有區別?這時,小弗郎士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有這些變化?
韓麥爾先生宣布壞消息時,連用兩上“最后”,這表現了他當時的復雜心情。“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這里的“最后”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而又憤慨的心情,他為再不能教法語課而沉痛,他為侵略者不準法國人學本國語言而憤慨。“最后”二字要讀出沉重的證據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這里的“最后”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卻又充滿希望的心情,他為再不能上法語課而沉痛,他又為上好這最后一堂法語課而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