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 學習要點
(2)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什么?鑰匙比喻什么?怎樣理解全句的含義?) 解答:這是對人物語言的描寫,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掌握祖國語言的重要性。“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統治和封鎖。 “鑰匙”比喻法語。 全句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這么高大。” (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臉色慘白起來?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解答:鐘聲、號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了時間到了,從此將和法語告別。“慘白”是內心痛苦的表情,是對失去祖國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國而痛苦的心情。“覺得……高大”是對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頭*著墻壁,話也不說。” (怎樣理解韓麥爾先生舉止和表情?) 解答:先生的舉止(動作描寫)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表情(神態描寫)表明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現實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 5. 破折號的作用 破折號的作用一是破,二是折。所謂破,就是解釋或補充說明。所謂折,就是語意轉換遞進,跳躍或轉折,說話意思中斷,引申出有聲音延長,副標題的前后等。 例句: (1)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解釋說明) (2)窗外又傳來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解釋說明) (3)“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聲音延長,說未說完) (4)“散學了,——你們走吧。”(話題轉換) 學法建議 首先,通讀全文和閱讀課文預習提示及注解,了解作家、作品、時代背景和全文大意。 第二,再過細精讀課文,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別故事情節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發展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第三,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注意作品寫了哪些“異常”、“反常”的現象,注意理解課文中描寫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有關重要詞句。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最后一課》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阿爾封斯·都德的短篇代表作,寫于1873年,普法戰爭剛結束兩年。1870年7月19日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統一,鞏固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擺脫內政危機而發動的。結果法軍慘敗,法皇拿破侖三世被俘,法軍投降。此后,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戰爭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法國新的資產階級政府奉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和約,賠款五十億法郎,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割讓給普魯士。從此這兩個地區的法國人民淪為亡國奴。本文反映的就是國土淪喪后,當地人民在普魯士侵略者強行禁止開法語課時,所表現出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