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燈》教案 2份(附相關資料)
4.第二段“她不在家……叫我等著她”第十一段用哪句話照應?
(“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
5.第四段“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五段用哪句話照應?
(“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
6.第七段“我爸爸到外面去了”,第十一段用哪句話照應?
(“以后王春林也失蹤了”)
還可以找出一些這類例子,要鼓勵學生自己“發現”,領會照應的方法。
三 聯想與想象能力訓練
討論課文后練習題八。
說明:討論這個問題,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只要合情合理都應予肯定。
《小橘燈》教學設計
課時安排:
本文教學可用兩課文完成。
第一課時
一 簡介時代背景、簡介作者寫作本文的經過。然后,用飽含感情的范讀感染學生,激發閱讀興趣,創造有利于深入研究的課堂情境。
二 讓學生默讀課文,作簡要、生動的復述。(完成練習題七)
三 討論幾個問題。
1.“初遇”時外貌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2.從“初遇”時小姑娘與“我”的對話中, 能看出她怎樣的特點?
3.哪些語句寫出了小姑娘貧寒的家境?
4.面對貧寒和不幸,小姑娘的態度是怎樣的?
5.送“我”上路時小姑娘的動作和語言表現了她怎樣的精神?
6.“我”對小姑娘的評價是什么?
7.補敘王春林的身份和遭遇對表現小姑娘性格有什么作用?
在討論以上問題的基礎上,完成練習題一。
四 讓學生找出寫小姑娘制作小橘燈的語句,找出寫小橘燈使“我”浮想聯翩的語句。然后討論。
1.“我”為什么會把“小橘燈”和小姑娘聯系在一起?
2.“我”為什么會有“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的感受?
3.作者為什么要用“小橘燈”作文章的標題?
在討論以上問題的基礎上,完成練習題二、五、六。
五 讓學生朗讀課文,提示他們表達出贊頌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精神的感情。
第二課時
一 教師講講什么是形容詞,講講形容詞對提高語言表現力的作用,舉幾個例子作些分析。
二 完成語法練習1、2。
三 完成練習題三。
四 討論、完成語法練習3。
五 起修飾作用。提高語言表現力的不僅僅是形容詞。應當學習作者用恰當修飾提高語言表現力的方法。引導學生研究下列語句加線部分的作用。
1.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
2.天色越發陰沉了。
3.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
4.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
5.當夜,我就離開了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 和她母親的消息。
6.但是從那時候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橘燈。
在研究上面句子的基礎上,完成練習題四。
六 完成練習題九。
七 課后完成練習題七。
《小橘燈》資料:美學價值
文學藝術的使命在于創造出各式各樣美的形象來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冰心的散文《小桔燈》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個極為平凡、貧苦的農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卻無處不蘊含著內在的美
──心靈美,情操美。作者通過精巧的、別開生面的藝術構思,十分真實而生動地刻劃了小姑娘這一美好、感人的藝術形象。
首先,《小桔燈》之“美”,美在選材上能夠“以小見大”,“平中見奇”。作者善于從看似尋常的事物中發掘出不尋常的意義,從一滴水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冰心把山村小姑娘、不起眼的小桔燈、小姑娘照看生病的媽媽和做燈送客這些十分普通平凡的人、物、事,放在四十年代抗日戰爭的最后階段、在國民黨的陪都重慶、光明與黑暗正在作生死搏斗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上,從而開掘出“人民在受苦,也在反抗,在盼望,盼望著革命勝利的曙光”這一具有深刻思想意義的主題。《小桔燈》只有一千五百多字的短小篇幅,卻包容著如此深刻的寓意,真可謂是一篇玲瓏剔透、回味無窮的散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