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筏子》教案1
教學目標: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 領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智的品質。
4、 培養勇于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領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智的品質。
教具準備:黃河水車的圖片,羊皮筏子的圖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了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黃河那洶涌澎湃的氣勢更鍛煉了我們堅強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為生活在黃河岸邊的我們今天就來一起學習袁鷹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筆下的黃河大水車、羊皮筏子及“黃河的主人”們是如何與黃河進行抗爭的。
2.作者簡介: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在上海讀完中學、大學后,曾在中學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報》任記者,1947年初編輯上海《聯合晚報》文藝副刊。其間寫了很多反映青年學生生活的小說、散文和詩。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報》記者,1952年調北京《人民日報》工作,曾任文藝部主任,《人民文學》編委,《散文世界》主編等。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留春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秋水》等。袁鷹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句、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3.關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當你在中山橋至黃河母親雕塑之間的河濱小道上信步漫游時,偶爾會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閑漂蕩。遠遠望去,就像一葉扁舟。人筏混為一體,隨波逐流;近看則見在緊貼水面的皮袋筏上,坐著五六個客人,隨著波濤的起伏,顛簸而行,有驚無險,極富刺激。
4.學習生字詞(給加點的字注音)
規模()濁浪()心悸()相稱()
似的()洶涌()吞噬()湍急()
瀏覽()化險為夷()如履平地()
5. 自主、合作、探究:
互動1: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復述課文。
互動2:聽了同學的課文復述你有何感想?
明確:羊皮筏子雖然很小,卻能經得起大的風浪。
艄公的技巧高超,令人佩服。
乘客的膽子真大,處變不驚。
黃河的氣勢讓人感到震撼。
互動3:上一篇課文寫的是了長江,這篇課文寫的是黃河。兩位作者是不是把它們都作為自然景觀來寫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現什么呢?
明確:不是。關于《長江》,郭風不光贊頌了長江,更是謳歌了古老而又年輕的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篇課文的作者想要歌頌的是征服自然的人類,這贊美包括了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的勇敢,機智、沉著和毅力,也頌揚了黃河的雄渾磅礴。
互動4:現在我們大家再仔細把課文讀一遍,思考一下,這篇文章從哪些方面來體現以上幾點的?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明確:本文主要通過在洶涌的激流上鼓浪前進的艄公的描寫,通過在羊皮筏子上鎮定自若的乘客描寫,揭示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要獲得成功,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大膽和鎮靜,還需要小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