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塵土》教學設計及反思過程
在教授本課時,有兩處最精彩的片斷。
1、說話練習片斷:學生根據兩個題目大膽發言,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在家從不干家務,過著“衣來伸身,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大膽地承認了自己考試舞弊的行為;還有的學生不僅談到了自己的缺點,還指出了同學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點擺出來加以解決。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認識。
2、學生對習作評價片斷
這一環節形成了本堂課的最高潮,學生涌躍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價比較準確。現將幾個同學的發言實錄下來。
①對胡迪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她的習作寫的好,幾個動詞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學生乙:她從側面進行了描寫,寫了觀眾的反映,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都有,突出了舞姿的優美。
學生丙:我認為應該要重點寫動作,少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學生丁:我同意學生丙的看法。我認為文中的句子要盡量避免重復,用詞也要避免重復。
②對姚錚錚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我很喜歡她的語言,很幽默,令人發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語言都是這樣的,值得我學習。
學生乙:她寫了自己的高興心情,還寫了她回家路上見到和想像的情景,這是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學生丙:這種寫法與課文中寫米妮的心理活動的寫法相似。
學生丁:寫的太短了,還可以寫長一些。
③對廖智勇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廖志勇讀得很有感情。他寫了受到老師批評后的心情。不過,他是我們班學習最認真表現也最好的學生,應該沒挨過老師的批評,本文是他想像出來的崐。
學生乙:他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寫,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學生丙:我受到批評后的心情和他寫的一樣,我認為他寫的很真實。
三、教學反思
1、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2、童話這種體裁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