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xué)目標(biāo):1、復(fù)習(xí)舊知識,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xué)的詞語
2、分析課文,品味語言
3、了解鶯的有關(guān)知識
教學(xué)步驟:
一、復(fù)習(xí)舊知
二、逐段精讀,品味語言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1、提問:第一段寫了冬去春來兩層意思,從哪里將第一段分為兩層?明確:第一段分兩層:第一層(開頭……蕭條冷落的景象。)勾描寫冬天蕭條冷落之景。第二層(從“鳥類的回歸……”至“到處生機勃勃”)描寫鳥類回歸結(jié)初春帶來的生機活力。
2、提問:文中是怎樣體現(xiàn)冬天的蕭條冷落的呢?明確:先用“陰霾彌漫、毫無生氣”總寫冬天的特點,接著從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作具體描寫。(劃出具體描寫的句子)·自然界:休眠和沉睡·昆蟲: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運動·植物:放慢了生長速度,失去了綠色·空中居民:被拋棄流放·水族生命:被關(guān)在冰凍的牢獄中·陸地動物:被囚禁在山洞、巖洞、地洞內(nèi)——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自然界萬物在冬天的休眠和沉睡寫得十分形象傳神,生動地再現(xiàn)了冬天的蕭條冷落、毫無生氣。
3、提問:文中又是怎樣描寫鳥類的回歸帶來的生機活力的呢?明確:用了“喚醒”“煥發(fā)”“吐出”“披上”“引來”“笑打鬧”“唱歌傳情”七個動詞來描寫鳥類給新春帶來的生機活力。這七個動詞將春天的萬物擬人化,富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就像一組層次分明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如身臨其境,如見其景,春天的生機勃勃盡顯筆端。
(二)齊讀第二段。
1、提問:本段的描寫是怎樣體現(xiàn)鶯的活躍、靈巧、輕盈、好動的?(找出相應(yīng)的詞語及句子)明確:作者先總寫一句“(它們)所有的動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聲中透著喜悅,玩耍中隱藏愛情。”接著就描寫了鶯在各種環(huán)境中的活動:“來到”“住進”“鉆進”“藏進”同是寫鶯的動作,四個動詞同中有異。“來到”突出鶯的活潑輕盈,十分親切;“住進”表現(xiàn)鶯對花園的喜愛,喜在花園安家落戶:“鉆進”既寫出了大森林的茂密,又寫出了鶯的靈巧;“藏進”表現(xiàn)了鶯的機警、膽小,還有可能是表現(xiàn)它的頑皮,好像在和伙伴們在蘆葦蕩中捉迷藏。這一段描寫,有聲有形,鶯的形象布滿整個畫面,鶯的歌聲充盈了我們的耳鼓,表達出作者對鶯的抑制不住的喜愛之情,同時也把這種感情傳達給了讀者,使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這種可愛的小生靈。2、指名有感情地再讀一遍,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三)默讀第三段,思考提出的問題。
1、提問:第三段描寫鶯的外形,是怎樣描寫的?它外形的特點如何?為什么這樣寫?明確:鶯雀的羽毛暗淡而缺乏光彩,渾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可以說大自然沒有賦予鶯以美麗的外形。文章第二段寫鶯的可愛,第三段作者為何要寫鶯不讓人喜愛的毛色呢?因為作為一篇介紹知識的科學(xué)小品,它必須以準確地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作者只不過如實介紹了鶯的毛色。雖然鶯的毛色不美,但它的活潑好動、無憂無慮的性情卻深深地感染了人們,使人們由衷地喜歡它。(四)分組朗讀第四、五、六自然段。評點這三段中的好詞佳句,同學(xué)們互相評閱,取長補短,然后教師抽在若干學(xué)生分別評點第四、五、六段,最后教師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