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主要知識點(新教材人教版)
媽媽給我說過:/海(語氣平緩)(要讀出母親的慈祥和藹)
哦(短而輕聲),山那邊/是海嗎?(略帶疑問和憧憬的語氣)
于是(略延長),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音量適中,聲調略上揚)
可是(要立即體現出孩子委屈、沮喪的心情),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
——在山的那邊(延長),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語調上揚,聲音延長),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連讀略快)/打(重讀)了/一個/零分!(語速放慢,聲調延長,體現出挫折感)
媽媽(輕聲),那個海呢?(要充滿疑惑)
(第一段主要要能夠體現出孩子的純真,對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尋希望時的興奮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極度沮喪懊惱的心情。)
二
在山的那邊,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聲音要比第一段來得大,要體現出一種堅定與自信。)
今天啊——(延長),我竟(重讀)沒想到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卻在/我的心中——(延長)扎下了深根(語調降輕。)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語速要加快)地失望過(這句要重讀)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語氣上要降低)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語調上揚)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音量放大,語氣激昂)
——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長),(音量達到頂點)夜夜奔來(開始降低音量,語氣也漸趨平緩)
一次次/漫濕了/我(延長)/枯干的心靈……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人們啊(延長),請相信(延長)——(音調上揚)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這兩句連讀語速要加快)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略延長,停頓)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延長)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兩句讀時要體現出驚喜的情緒。)
第二段 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就要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雖有佳肴》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他的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禮記》全書用記敘文的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解釋字詞
(1)雖:即使;佳:美好;肴:用魚、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6)長:促進。(7)其:表示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之謂也”是一種固定句式,通常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
重點字詞翻譯:
(1)“雖有佳肴”,“雖”,連詞,雖然。“佳肴”,美味的魚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魚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的。(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我勉勵。“強”,勉勵。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