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主要知識點(新教材人教版)
6、有一首歌唱到:“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本詩中與此句意思相近的詩句是哪些?
答:、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7、小時侯爬山“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長大了,“我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你能分別用兩個成語概括這兩個時期的爬山經歷嗎?
答:大失所望,百折不撓
8、“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句中“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隱秘”呢?找出與“想望”意義相同的另外兩個詞。
答:“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句中“隱秘的想望”指爬山看海,因為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意義相同的另外兩個詞:幻想和信念
三、課外延伸:
1、讀了這首詩后,你覺得小時侯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現在”的“我”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答:1、覺得小時侯的“我”是: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神往山那邊的新天地,富于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的孩子。“現在”的“我”又是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充滿信心和勇氣的奮斗者。
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后面的習題。
冰心詩三首
(一)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實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三)青年人
青年人,
珍重的描寫罷,
時間正翻著書頁,
請你著筆!
——《繁星》
(1)給加點字注音:
驚羨 (xiàn) 著(zhuó)筆
(2)解釋詞語:
驚羨:驚異地羨慕
明艷:明朗艷麗
(3)第(二)首詩中“發展你自己”中的“發展”可用第(一)首詩中的哪些詩句來代替?
答: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4)“嫩綠的芽兒”、“淡白的花兒”和“深紅的果兒”分別象征一個人的三個時期,即少年、青年 和老年,它們的人生觀是“發展”、“貢獻 ”和“犧牲”(用原詩中的詞語填空)。
(5)第(三)首詩中“描寫”和“著筆”各比喻什么?
答:“描寫”比喻努力奮斗的過程,“著筆”比喻努力奮斗的結果。
(6)讀了這三首詩,你有什么感受?請寫出來。
答:如:成功是用汗水換來的,要發展自己,不要只看到成功,而忽略了艱辛的等。
知識積累:
1、關于朗讀(一) 朗讀是用出聲的讀來表達課文的內容
朗讀有三個步驟:準確朗讀、理解朗讀和表情朗讀。1、準確朗讀。能讀準字音,朗讀時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不顛倒,句讀分明,速度適宜,節奏鮮明,不出現拖腔拉調或兩字一頓的錯誤讀法。2、理解朗讀。在理解作品基礎上的朗讀。如句子的意思,特別是語句間一些細微的差別;各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文言虛詞、標點符號、關聯詞語等標志著句型的區別、語氣的不同、間歇的長短用相應的聲音讀出來。3、表情朗讀。是在理解作品基礎上的再創造,是把自己的熱情傾注到作品中去,真實而生動地表達出作品深刻的思想。表情朗讀依靠真情實感、豐富的想象和熟練的語言技巧,將音響、音力、音色、音律等聲音的各方面以及語氣、語調等和諧地、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在山的那邊朗讀
一
小時候→(輕聲,適當延長),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聲調略上揚,輕聲)(語氣:要讀出孩子天真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