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毛澤東詞兩首
2.感情基調(diào)不同。陸游:低沉孤高。毛澤東:積極樂觀,充滿信心。
五、課外作業(yè)。
(一)背誦這兩首詞。
(二)課外閱讀毛澤東詩詞和其他有關(guān)寫梅花的詩詞。
第三課時
一、導入示例。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詩興大發(fā)。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在長期從事革命斗爭的過程中,他寫下了許多卓越的詩篇,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
二、背景介紹。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在《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三、聽錄音朗讀兩遍,整體感知。
(一)聽第一遍時,要求讀準每個字音,糾正讀錯的字音。
(二)聽第二遍時,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色,初步體味詞中所表達的情懷。
(三)教師提問:從氣魄上,整首詞給你怎樣的印象?找出最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詞語?
教師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物。
(四)將上下闋內(nèi)容各用一個字概括。
教師明確:上闋:物———江山
下闋:人———英雄
(五)提問:江山和英雄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請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
教師明確:這個詞語是“引”。
四、討論分析上闋內(nèi)容。
(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教師明確: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jié)合;中間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艷麗多姿。
(二)提問: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教師明確: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也寫視野的遼闊!胺狻睂懙孛,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jié)合,相映成趣。
(三)提問:“望”字統(tǒng)領(lǐng)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教師明確:“望”字統(tǒng)領(lǐng)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yīng),續(xù)寫地域的遼闊!吧轿桡y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tài),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四)提問:“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教師明確:“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五、分析下闋內(nèi)容。
(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教師明確:分三層。前兩句為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為第二層,評古;后三句為第三層,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