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第一千個球》
第一千個球
一、教學目標
(-)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要點,深入理解文章前后兩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
(二)學習在敘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人物個性的心理描寫方法。
(三)學習球王貝利的出色人品并探究其成因。
二、課時安排正課時
三、教學過程
(-)請班上的小球迷介紹球王貝利
可讓學生在課前找資料,也可提供教參上的“有關資料”,要求既能全面展示貝利的綠茵傳奇生涯,又有生動形象的小故事。
(二)自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可集體朗讀,第二部分可由教師和同學分角色朗讀 讀完后分別請同學概括內容。
(三)了解前后兩部分內容的聯系
球王貝利不僅球藝精湛,而且心理素質良好,為人謙遜,請同學從第一部分里找出相關語句。想一想編者把這兩個片斷放在一起,有什么深意?從貝利的哪句話里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父親確實是一位出色的“慈父與恩師”?
(四)討論回答“思考與練習三”。引導學生深入領會心理活動描寫在傳記文章中的作用
(五)心理描寫片斷訓練·
請同學閱讀《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的第10段,模仿本課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在“這激怒了我”和“我就要跳下去”這兩句話后插寫合理的心理描寫。——
第一千個球
貝利 慈父與恩師
球藝精湛
出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人品優秀
少年愛因斯坦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少年愛因斯坦的學習經歷。
2、領會人物肖像描寫方法之———“畫眼睛”對表現人物心靈的作用。
3、學習少年愛因斯坦勤學好問愛思考的優秀品質。
+4、了解愛因斯坦的生平其他事跡。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學生自讀課文
初步了解少年愛因斯坦的學習經歷,了解他勤學好問勤于思考 的優秀學習品質。
1.)“略讀”指導
“略讀”是指大致的讀。略讀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內容。 閱讀時要快速捕捉信息,充分發揮人的直覺思維的作用,初步把握 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讀
1.請同學給生字注音:
孤僻( ) 靦腆( ) 遏( )止
涓涓( )細流
2.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少年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人講一個即可,可按年齡段劃分。
課文提供的材料有:
(1) 三歲時,陶醉于母親的鋼琴曲,表現出對音樂的早慧;
(2) 四五歲時,被袖珍羅盤迷住,轉動著大眼睛尋求答案;
(3) 五歲時,因為愿意慢慢獨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師的提問反應遲鈍
(4) 六歲時,要求拉小提琴;
(5) 七歲時,還沒有學會說話;
(6) 十歲時,已經是暴力專制制度的反對者;
(7) 十二歲時,已能獨立證明數學定理。
3.小組討論交流。
(1)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愛因斯坦在學習方面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了解: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方面的最大特點是對科學和真理充滿好奇,愛讀書、愛思考、愛提問、愛鉆研。這些優秀學習品質值得大家學習。
門)從文中找出表現少年愛因斯坦優秀學習品質的文字,讀一讀,議一議。
4.請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不甚理解的問題。
啟發:可從多角度思考并提出問題,如對句中詞語的理解,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對寫法方面的疑惑之處等等,均可提出疑問。
估計學生會遇到的問題:
門)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例:“我的小寶貝,你聽懂了嗎?瞧你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像個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說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