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導學案
4.文章中“我”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寫作手法】1.文章開篇就寫媽媽的問話,有什么作用? 2.文章在第2段和第17-22段交代了什么內容?在記敘順序上屬于哪種寫法? 3.文章的結尾有什么含義? 【拓展延伸】1.確定辯論議題:(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東西,這種做法對不對?如果你是父母你會怎么處理這件事?(2)友誼和錢財孰重孰輕,應怎樣正確對待?(3)你如果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會怎么處理?(4)父母有了錯誤缺點時,孩子應該怎樣對待父母? 2.按觀點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菊n堂總結】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沖突。羚羊木雕》 板書 寫了三件事:
萬芳和“我”換褲子──上星期 “我”送羚羊木雕──昨天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今天 媽媽(爸爸) 重財輕義(媽媽固執、生硬,爸爸老成持重) “我” 重義輕財 奶奶 通情達理 萬芳 仗義理解 【課后練習】1、對下列各句依次所運用的描寫方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2)我想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里難過極了。(3)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