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
四、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層意思:一是自己充滿愁思,而相隔兩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別無他法。后人常用來表達對遠方摯友的慰問。
五、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唐代詩人
我 ———— 月 ———— 君
(寄) (隨)
愁 心 相 伴
第 四 首 :錢 塘 湖 春 行
一、 作者、背景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29歲中進士,官左拾遺,翰林學士等,因上書言事,被貶江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后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閑居。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大量諷喻詩,他的詩平易通俗,深入淺出,流傳廣泛。本詩于被貶為杭州刺史時所作。
二、范讀:
三、講解詩意:
1、詩人是騎馬游西湖的,所以詩里提到了“行”,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說說詩人的游蹤。 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2、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呢?
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3、“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岸平。
4、為什么說“云腳低”?
杜甫有詩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詩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云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
5、“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爭暖樹”?
寫不多;如多,當用“處處”;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因此爭暖樹。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
6、為什么說“亂花迷眼”?
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行”字。
7、淺草有什么用意?
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馬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8、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
9、詩中哪句是寫遠景,哪句是近景?
1、 2句是遠景;其余是近景。
10、哪句是仰視,哪句是俯視?
3、4是仰視;5、6是俯視觀察景物的。
11、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是色的感覺。詩人善于抓特征,突出了早春特征;并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西湖早春圖。
四、名句欣賞: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此句集中了幾種典型事物,描繪了清新明快的早春風光。
五、板書設計:
錢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唐代詩人
孤山寺(起點)
水面——初平 遠
云腳——低垂 行
早鶯——爭